中国历史

苏轼究竟如何保住性命重审乌台诗案

苏门三家,才华横溢的文学巨匠。他们的诗文,流传至今。而在他们中间,苏轼被誉为北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是名副其实的“天才”。他的成就不仅仅在文学上,还涉及书画等多个艺术领域。

   苏轼的人格魅力、艺术造诣及发掘悉心培养有才之士的热情,吸引了众多文人和骚客。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和秦观被誉为苏门四学士;而加上陈师道和李廌后便成为苏门六君子。苏轼的自由奔放的创作风格和文学艺术成就,塑造了北宋文化的艺术风貌,也成就了宋代文化盛世。

然而,苏轼的一生也遭遇许多挫折,尤其是他的命运颇为坎坷。初入官场时,他的母亲和父亲相继去世,迫使他辞职回乡守孝。但苏轼不懈追求,最终升任为宰相。在许多不公之处,他都敢于顶撞当权者,为自己和众多受压迫者挽回公道。

苏轼,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但是,在这个朝代,他并没有被世人理解和包容。因为他一向公正谏言,开创了一种不同的走入官场的途径,而这也引起了当时的动荡和反对。在这个既是大背景、又是个人历程的时代背景下,苏轼一直以其激愤的声音反对朝中新法。

   苏轼提出了对新法的一系列批评,但这却让王安石大动肝火。因为这样的声音是不被官方所容忍的。 面对新法和新派官员,尽管新旧党争各有代表,苏轼力保自己原则,被迫离开京城,并被调到湖州任知州。

在湖州不久,苏轼为自己的言辞惹来了麻烦,御史台勾结势力,将苏轼指控为攻击中央政府和王安石。 他被押到乌台,这也就引发了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在危急时刻,有些新、旧党人有识之士维护苏轼,最终,王安石的一句话起了关键作用,“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