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竟是义庄与家族制度的起源
看着这张历史洋溢的图片,我仿佛回到唐末五代、门阀士族倒下的那个时期,那个研究贵族血统的旧时代。然而,随着宋代的到来,经济制度所承认的特权已经不再是世袭官职或田产,士大夫意识到必须强化家族的内聚力,为国家的统治提供支持。在这种情势下,欧阳修和苏洵首倡编写新族谱。范仲淹在苏州成立了“义庄”,并定下了十三条规章。义庄所得租米按人口分配,族人的嫁娶、丧葬、赴科举考试等都能获得资助。范氏子孙们不断增补修正义庄规章,义庄因此得以延续发展,到南宋理宗时,范氏义庄已扩大至三千多亩。随后,许多宋代官员纷纷效仿,在全国各地建起了一些义庄,其中一些还逐渐扩大为赈济贫困、帮助需要的人们的机构。这些义庄无论是从规模、组织、资金或者影响力方面来看,都成为了当时中国社会非常罕见的现象。这些义庄不仅是范氏族人互帮互助的积极实践,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那个时期的士大夫们对救济穷苦百姓的重视。除了义田,还有义屋、义学、义冢等类似的族产,逐渐形成了一套新的家族制度,其影响一直延伸到了明清时期。这些义庄所散发出来的爱与温暖,扶助了那些挣扎在生活中的人们,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