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

范纯仁简介-北宋时期名臣家宰相

范纯仁(1027年6月~1101年),字尧夫。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参知政事范仲淹次子。北宋时期名臣、家、宰相,人称“布衣宰相”。

曾从胡瑗、孙复学习,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及第,除官不赴。父亲殁没后才出仕知襄邑县,后历任江东转运判官、殿中侍御史、知制诰、知蕲州等职。

熙宁二年(1069年)除尚书兵部员外郎,兼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加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改判国子监。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出知河中府,移成都府路转运使。后历任知和州、知庆州等职。

宋哲宗即位,召除给事中,进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元祐三年(1088),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宰相)。四年,出知颍昌府,徙知太原、河南二府。元祐八年(1093年),再次拜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宰相)。宋哲宗亲政后,再出知颍昌、河南二府,徙陈州。以上疏论吕大防不当窜岭南,落职,知随州,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

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授光祿卿,分司南京,道除右正议大夫,提举崇福宫,不数月,以观文殿大学士,中太一宫使诏职,纯仁乞归许养疾,宋徽宗不得已许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忠宣。宋徽宗御书碑额:“世济忠直之碑”。宋高宗建炎年间,又追赠太师、追封许国公。

范纯仁从其父教诲,又与孙复、石介、胡旦、李觏等名士游,待人平易忠恕,尝谓:“但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著有《范忠宣公集》。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天圣五年(1027年)六月,范纯仁生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母亲李氏梦见一小孩从月亮中坠下来,她以裙子接着,接而生下了范纯仁。范纯仁天资警悟,八岁就能讲解所学的书。因其父范仲淹而被任命为太常寺太祝。

中皇佑元年(1049年)进士,调任武进县知县,但以远离双亲而不赴任。又改派为长葛县知县,仍然不前往。范仲淹对他说:你以前以远离双亲为理由不去赴任,现在长葛县离家不远,还有什么可说的哩?范纯仁说:我怎能以禄食为重,而轻易离开父母!长葛县虽离家近,但亦不能完全实现我的孝心。范仲淹门下多贤士,像胡瑗、孙复、石介、李觏之类,纯仁都与他们有良好关系。他自己也不分白天黑夜,努力学习;有时因学习到深夜,油灯的烟雾把帐顶都熏成了像墨水一样的颜色。

出任县令

范纯仁在范仲淹去世后才出来做官。先后出任许州观察判官、襄邑知县。县里有一处牧场,卫士在那里牧马,马践踏了百姓的庄稼,范纯仁抓捕了一个卫士处以杖刑。这牧场本来不隶属于县里,管理牧场的官员发怒说:这是陛下的宫廷值宿护卫,你一个县令怎么敢如此?就把这事向宋神宗禀报,要立即予以审理治罪。范纯仁说:供养军队的钱物是由田税所出,如果听任他们糟蹋百姓的农田而不许追究,那么税钱从哪里来呢?宋神宗下诏释放了他,并且允许把牧场交由县里管理。凡是牧场由县里管理,从范纯仁开始。

同知谏院

范纯仁后来被任命为同知谏院。他上奏说:王安石改变了祖宗法度,搜刮钱财,使民心不得安宁。《尚书》说:怨恨哪里在明处呢,要注意那些看不见的地方啊。希望皇上能注意那些看不见的怨恨。宋神宗说:什么是你说的看不见的怨恨呢?范纯仁回答说:就是杜牧所说的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啊。宋神宗赞许他,采纳了他的意见,说:你善于分析政事,应该为我逐条分析上奏自古至今可以作为借鉴的天下安定和的史实。于是就写了一篇《尚书解》献给宋神宗。富弼任宰相,称病在家闲居,不理政务。范纯仁说:富弼蒙受三朝君主的恩顾和倚重,应当自己主动担当国家的重任,可他却为自己之事的忧虑超过了为众人之事的忧虑,为自己疾病的忧虑超过了为国家的忧虑,在报效君主和立身处世两个方面都有过失。富弼与我父亲,平素要好,我现在知谏院,不考虑私情来进忠告,愿将这本书给他看,让他自我检省。

庆州知州

范纯仁又出任庆州知州。当时秦中一带正遭饥荒,他自行决定打开常平仓放粮赈济灾民。下属官员请求先上奏朝廷并且等待批复,范纯仁说:等到有批复时就来不及了,我会独自承担这个责任。有人指责他保全救活的灾民数字不符合实际,宋神宗下诏派使臣来查办。正遇上秋季大丰收,百姓高兴地说:您确实是救活了我们,我们怎么忍心连累您呢?昼夜不停地争着送粮归还他。等到使臣到来时,常平仓的粮食已经没有亏欠了。调任齐州知州,齐州的民俗凶暴强悍,百姓任意偷盗劫掠。有人认为:这种情况严厉处置还不能止息,您一概宽以待之,恐怕那里需要整治的违法乱纪事情不能穷尽了。范纯仁说:宽容出于人性,如果极力地严惩,就不能持久;严惩而不能持久,以此来管理凶暴的百姓,这是造成刁顽的方法啊。有一处掌管刑狱的衙门常常关满了囚犯,都是犯了盗窃罪行的屠夫商贩之类的人,关押在这儿督促他们赔偿的。范纯仁说:这些人为什么不让他们保释后缴纳呢?通判说:这些人(如果)被释放,(就)又会作乱,官府往往会等他们因疾病死在狱中,这是为民除害啊。范纯仁说:依照法律,他们所犯的罪不至于死罪,却因这样的意愿而杀死他们,这难道是依法处理吗?将他们全部叫到官府庭前,训诫让他们改正错误,重新做人,就把他们都释放了。等到满了一年,盗窃案件比往年减少了大半。被授官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高风亮节

范纯仁凡是举荐人才,一定凭天下公众的议论,那些人并不知道自己是范纯仁所推荐的。有人说:担任宰相,怎么能不罗致天下的人才,使他们知道出自自己的门庭之下呢?范纯仁说:只要朝廷用人不遗漏正直的人,为什么一定要让他知道是我所推荐的呢?

范纯仁的性格平易宽厚,不以疾言厉色对待别人,但认为是符合道义之处却挺拔特立,一点也不屈从。从布衣到宰相,廉洁勤俭始终如一。曾经说过:我平生所学,得益忠恕二字一生受用不尽。以至于在朝廷侍奉君王,交接同僚朋友,和睦宗族等,不曾有一刻离了这两个字。常常告诫子侄辈说:即使是愚笨到了极点的人,要求别人时却是明察的;即使是聪明人,宽恕自己时也是糊涂的。如果能用要求别人的心思要求自己,用宽恕自已的心思宽恕别人,不用担心自己不会达到圣贤的境界。他的弟弟范纯粹在关陕一带做官,范纯仁担心他有与西夏作战立功的心思。就给他书信说:大车与柴车争逐,明珠与瓦砾相撞,君子和小人斗力,中原大国与外来小邦较胜负,不但不可胜,也不足去胜,不但不足胜,即使胜了也无所谓。亲族中有向他请教的。范纯仁说:只有勤俭可以帮助廉洁,只有宽恕可以成就美德。那个人将这句话写在座位旁边。

熟寐而卒

后以目疾乞归,建中靖国,范纯仁于熟睡中逝世,年七十五。朝廷下诏赐予白金三十两,下令许、洛两地官员给予安葬,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忠宣,御书碑额:世济忠直之碑。

历史评价

 

脱脱、阿鲁图等《宋史》: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所得奉赐,皆以广义庄;前后任子恩,多先疏族。……范纯仁位过其父,而几有父风。元佑建议攻熙、丰太急,范纯仁救蔡确一事,所谓谋国甚远,当世若从其言,元佑党锢之祸,不至若是烈也。仲淹谓诸子,范纯仁得其忠,纯礼得其静,纯粹得其略。知子孰与父哉!

轶事遗闻

 

勿因人废言

范纯仁为人正派,见解与司马光同属保守派。熙宁二年(1069年)七八月间,范纯仁上书皇上,公开指责王安石掊克财利,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遭贬逐。但司马光复相后,坚持要废除青苗法。对此,范纯仁却不为然。范纯仁对司马光说:王安石制定的法令有其可取的一面,不必因人废言。他希望司马光虚心以延众论,有可取之处的主张,尽量采纳。可惜司马光并不以此为意,只把范纯仁的看法当作耳边风。司马光尽废新法,不能不说他带进了自己的个人情绪的影响。苏轼、范纯仁等人相当惆怅地叹息:奈何又一位拗相公。

乐助穷人

范仲淹在睢阳任官时,有一次,让儿子范纯仁到苏州去运一船麦子。那时候,范纯仁年纪还很轻。麦船返回时,暂停在丹阳,见到了熟人石曼卿。范纯仁问他为什么停留在此,石曼卿回答逢亲之丧,无力运灵柩回家。范纯仁听了,便自作主张将一船麦子全送给了石曼卿,让他作回乡的费用。范纯仁只身回到家中,因为送掉了一船麦子,不好向父亲交账,在父亲身旁站立良久,始终未敢提起此事。范仲淹问儿子:你这次到苏州有没有碰到新老朋友?范纯仁回答说:我看到石曼卿因为亲人的丧事,耽搁在丹阳,没有钱运灵柩回乡。这时又没有哪个人能像前代郭震那样勇于救人于危难,所以真是求告无门。范仲淹立刻对儿子说道:为什么不把麦船送给他呢?范纯仁听父亲说出这话,心里一阵轻松,回答范仲淹道:我已经送给他了。仅凭这件事,就可知范仲淹的家风已经传给了他的儿子。

言传身教

范纯仁常常教育子弟说:即使是再愚蠢的人,对别人提出要求的时候,也往往是看得很清楚的;即使是再聪明的人,容忍自己错误的时候,也往往总是很糊涂的。如果能用苛求别人的心来要求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别人,就不怕做不成圣贤!他又常常告诫说:六经所记载的,都是圣人之事,你们知道了一个字的含义,就要去按这个字的涵义去实行。即使在艰难困苦、颠沛流离之际,也能时时处处按六经所说的去做,那就真可以称做有为者了!范纯仁处处以俭朴和忠恕教育子弟,同时也这样劝导自己的其他亲属。有这样一件事,有个亲属来请教范纯仁如何处世,范纯仁告诫这位亲友说:只有俭朴才能铸成廉洁之风,只有宽恕可以成就好的德性。(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出自《宋史·范纯仁列传》)亲属认为这句话说得很对,便将这两句话当做自己的座右铭。

有一则轶事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范纯仁的俭朴家风。范纯仁在朝廷做官时,有一次,留自己的同僚、秘书监晁端在家中吃饭。晁端吃过饭回去后,郑重其事地对旁人说: 可惜啊,范丞相家的家风败坏了啊!听到的人都不太相信这话,忙问他是怎么回事,晁端回答说:平时他们家吃饭,菜总是咸菜、咸豆腐之类。这次他家留我吃饭,咸菜、咸豆腐上面,居然放了两小簇肉,这不是他家的家风败坏了吗?从晁端所说的范家的食谱,可见范纯仁家中平时生活俭朴到了何等程度。

主要作品

 

所上奏疏,如《论发运均输状》、《奏陈青苗等法疏》等,论事切直,而又婉转畅达,无过激之辞。《秋风吹汝水赋》、《薛氏乐安庄园亭记》,能寓情于景,颇富文彩。诗歌名句如鸣鸡起遥墅,残月满空山(《早行》),溪风消酒力,烟树入春愁(《寒食日泛舟》),澄源不负当时意,清影犹涵昔日云(《和郑通议青州范公泉》),语意清新,富于韵味。

著有文集50卷, 《台谏论事》五卷、《边防奏议》20卷(李之仪《行状》)。文集于南宋嘉定间由沈圻刊印,遂为定本,历代递有刊修。现存《范忠宣公集》20卷,有元天历元年刊本、明嘉靖间刊本、万历三十六年毛一鹭刊二范集本、清康熙合刊二范集本、《四库全书》本等。《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一首。《全宋诗》卷621至625录其诗五卷。《全宋文》卷1545至1561收其文17卷。事迹见李之仪《范忠宣公行状》(《范忠宣公集》附)、曾肇《范忠宣公墓志铭》(《曲阜集》卷三)、《宋史》卷314本传。后存诗一首《鹧鸪天·和持国》 。

家族成员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兄弟

范纯佑,字天成,曾做监主簿,又为司竹监,因不喜为官,解职离去。

范纯礼,字彝叟,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历知遂州、京西转运副使、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礼部尚书,擢尚书右丞。官至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

范纯粹,字德孺,以荫入仕,迁至赞善大夫、检正中书刑房,卒于徽猷阁待制。

折叠子

范正平,字子夷,工诗,尤长五言,学行甚高,著有《荀里退居编》,《宋史本传》传于世。

范正思,因朝廷因其父的功劳追加恩泽,为官。

史籍记载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列传第七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