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亨利三世和英国议会的起源

亨利三世和他的父亲无地王约翰一样,都是英国历史上碌碌无为的国王。但就是因为二人的碌碌无为,才让英国贵族和议会有了可趁之机,他们逐渐限制君主的权力,建立起英国的议会制度。特别是在亨利三世时期,英国现代议会的起源就是在这一时期。

亨利三世做了五十几年的国王。他在位时,最重要的事是,英国产生了议会。

亨利初登位时,只是个九岁的幼童,当时英国一片混乱,斐利二世派来的法军占据了英国南部。当初,贵族们反对约翰,得到了法军的支持。英国人随即又面临着将法军赶出英国的任务。亨利年幼,于是,大臣威廉·马歇尔成为摄政,并成立了一个由马歇尔主持的御前会议,来处理国务。御前会议的成员包括,首席政法官,王宫总监,财政大臣,官,大主教等。

英国人政局初定,内战停止,开始同仇敌忾,驱逐法军。英军与法军之间,不断爆发战斗。

1217年,斐利二世派他的儿子,法国王子路易,亲征英伦。但是,路易王子的到来,也仍敌不住一心要驱逐侵略军的英民,法军遭到失败。九月,经过激战,路易王子不得不承认失败,与英国人签订和平协议,在取得一万马克的补偿金后,法军撤离了英国。

1227年,二十岁的亨利开始亲政,正式统治英国。亨利三世做了五十几年的国王,但是,他并无治国的才能。说起来,亨利三世性格和善,虔信宗教,热爱艺术,为人不错,但是,从治理国家来说,他又缺乏判断力,容易冲动,既怯懦无能,又野心勃勃,不切实际。在他统治时期,总的说来,英国仍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亨利三世亲政后,一改以前向御前会议咨询国事的习惯,抛开御前会议,越来越独断专行。这引起了贵族们的不安。此外,亨利三世在对外作战中,也是屡战屡败。为了夺回诺曼底等地,亨利三世于1230年和1242年,两次进攻,但是,寸土未得,以失败告终。

亨利三世最为英国人所垢病的是,教皇对英国事务横加干涉,亨利三世却没有任何的反抗,一味唯唯诺诺,成为罗马教皇所利用的工具。当时,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九世,为了打败神圣罗马皇帝斐特烈二世,需要大量金钱,于是,亨利三世不断以大批钱财,供给教皇,以填充其在战争的无底洞,而且,教皇经常派其他国家的教士来英国领取教禄,这更使英国人不堪重负。

到了1236年,英国已是民怨沸腾,暗流涌动。英国的大小贵族们,普遍担心亨利三世会否认《大宪章》中国王应承担的义务。亨利三世并未觉察到危机,仍于1242年发动对法国的远征,结果以失败而告终,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亨利三世两次失败的远征的最后一次。自1252年起,英国年景不好,连续三年粮食歉收,民生更加艰难。但是,亨利三世不管这些,他打算进行更大的不切实际的冒险,从而激起一场剧变。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1254年,亨利三世与教皇英诺森四世达成一项协议,教皇允诺将西西里王位授予亨利三世的次子埃德蒙,同时,亨利三世则需向教皇提供西西里战争的军费。当时,埃德蒙只是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而西西里,则在德国皇帝的控制之下,亨利三世必须通过战争,才能得到西西里王位。于是,亨利三世一再向贵族们征收军费,但是,贵族们则认为,西西里距离英国太过遥远,发动战争太过冒险,但是,亨利固执己见,他不顾英国农业连续三年遭灾,仍强行摊派,要求贵族们缴纳他们三分之一的收入,作为军费。亨利三世的无理要求,最终激起了贵族们的武力反抗。

1258年四月,以蒙特福特为首的男爵们,全副武装去见国王,要求实行广泛的改革。要说起来,这蒙特福特还是亨利三世的妹夫,因和亨利三世的矛盾,从而成为反对派的领袖。武装贵族们要求,亨利三世放弃征税要求,进行改革,以更好地遵守《大宪章》的要求。

1258年六月,亨利三世在牛津召开了被称为“狂暴议会”的会议,会议上,贵族们迫使亨利三世接受了《牛津条例》。《牛津条例》更进一步地限制王权,条约规定,议会定期召开,每年三次;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任意没收土地及分配土地,国王亦不得擅自决定对外战争。

会议后,亨利三世遣散了他的外国顾问,而不得不接受英国的议会,从此,“议会”这个词,就广泛出现在英国的社会生活中。但是,亨利三世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只是勉强地遵守了三年《牛津条例》,到了1261年,亨利三世就把条例抛到脑后,他罢免了贵族们提名的最高法官,并将蒙特福特驱逐出国。

那蒙特福特也不是省油的灯。1263年,他在一些贵族的支持下,重返英国,打算和亨利三世在战场上见个高低。内战在即,法王路易九世进行“调解”。但是,路易九世一味偏袒亨利三世,蒙特福特宣布不接受法王的调解,内战终于爆发。

1264年五月,蒙特福特在英国南部击败了亨利三世的军队,生擒爱德华王子。蒙特福特遂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了英国的权柄。他建立了一个九人委员会,并于1264年召开“西门会议”(西门为蒙特福特之名)。

1265年,蒙特福特召开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国会。蒙特福特的议会,参加者除了男爵,高级教士,和每郡两位骑士外,还增加各自由市每市两位市民代表。这表明,贵族与市民阶层开始联合对付国王,市民阶层开始登上英国的舞台。蒙特福特召开议会会议的目的,是想使他的取得合法的地位。

之前的议会,由国王召开,而此次议会,则意味着没有国王,也可以召开议会,而且讨论的是国家各项事务。蒙特福特议会,也就是大评议会,控制了所有国家机构和法官系统。换句话说,蒙特福特控制了英国的政局,时间长达一年之久。亨利三世大权旁落,成为权臣手中的傀儡。

大评议会后来演变为议会,分为上议院和下议院,习惯在威斯敏斯特皇宫会议厅举行。一般只邀请封建主和主教(上议院)开会,而骑士和市民只在特殊场合才被邀出席。下议院可以向国王呈递书,这就是最早的议案。议长奔走于两院之间,联络并约束议员们。此时的议会只有皇室邀请才能召开,其作用是咨询,没有政党和选举。国会最重要的部分是上议院。

英国各界,大都支持蒙特福特的改革。但是,蒙特福特并未借此机会废黜亨利三世,因为英国国王在一些人心目中还很有市场。蒙特福特纵然大权在握,也不敢轻举妄动。

同时,在者阵营里,因为权力的腐蚀,也出现了争权夺利的现象。蒙特福特政权的内部开始出现。蒙特福特的战友吉尔伯特伯爵离他而去,转投国王阵营,在他的帮助下,爱德华王子趁机逃脱。

王子逃离了伦敦,很快集合起一支军队,和蒙特福特的军队开战。1265年八月,两军对决,发生埃夫舍会战。蒙特福特在战斗中被杀,王军获得大胜。亨利三世在他英勇的儿子爱德华的支持下,夺回了权力。

教会人士掩埋了蒙特福特的尸体,掩埋处成为圣地。蒙特福特作为英国议会的重要改革人物,长期受到英国人的尊崇。

1266年,英国王室夺回所有权力,之后,爱德华王子渐渐成为实权人物。1270年后,亨利三世身体日渐衰落。1272年,亨利三世去世。爱德华王子即位为英王,是为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在位),金雀花朝在历经约翰和亨利两朝混乱之后,终于又有一位勇武的君主登上了王位。

关于《牛津条例》,它的命运与《大宪章》不同,随着蒙特福特战死,英国王室重掌大权,《牛津条例》被废除了。但是,牛津改革运动并未完全失败,国家大事应交议会讨论,国王和贵族应该合作解决问题,这在英国人心中已经根深蒂固。牛津改革在英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