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百万命逝爱尔兰大饥荒的凶猛肆虐与冷漠沉默

爱尔兰历史:从土豆灾难到如今的繁荣

如今的爱尔兰,鲜花绽放,而整整160年前,这个国家经历了一场噩梦,人们戏称它为”土豆大浩劫”(The Potato Party,1845-1852;以下简称”土豆灾难”)。长期以来,大家一直认为土豆灾难是由于当时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作物——土豆受到病菌侵袭,导致产量急剧下降。但最近,学界提出了一个新观点,认为这场浩劫的根本原因是来自不同领域的暴力行为和冷漠态度,这两者才是土豆灾难肆虐、蔓延,并最终导致100多万人不幸丧命的罪魁祸首。

 

穿越时光,追寻土豆灾难的历史

 

为了庆祝土豆灾难发生160周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人文学院合作邀请您参与一场

文化狂欢!艺术大咖艾米丽·马克-菲茨杰拉德(Emily Mark-Fitzgerald)最近开启了一场有趣的讲座,聊的是大饥荒、公共记忆和那些带点艺术范儿的作品。她用图片、雕塑等视觉艺术作品点燃了人们对那段历史的思考,仿佛给历史披上了一层炫彩外衣。

 

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老兵教授埃德蒙德·罗杰斯(Edmund Rogers)曾在《英帝国及英联邦历史杂志》(The Journal of Imperial and Commonwealth History)上发表了一篇“人类悲剧大集结”。他把大饥荒描述成了一出不容置疑的巨大人类悲剧。这场大饥荒不仅夺去了100多万人的生命,还迫使100多万爱尔兰人搬起家当移民,寻找新的发展出路。自那时以来,爱尔兰的人口一直固定在400多万,似乎回不到过去的”辉煌”。有人甚至认为,大饥荒是爱尔兰历史的大改革分界线。

 

殖民地经济大戏,情节曲折!

 

在”漆黑的1847年”,

1847年,或者俏皮地说成”The Gloomy Forty-Seven”,让我们聆听一下爱尔兰科克郡的官员尼古拉斯·康明斯(Nicolas Cummins)的口述史诗:“我走进了一间农家小屋,场面简直是好莱坞级别的惊悚。6位因为饥饿而成了骷髅一般的瘦鬼,就躺在小屋角落的一堆脏稻草上。我本以为他们早已赴了阴司,但当我悄悄走近时,却听到了一阵诡异的呻吟声。这些‘人’还真是妖精一样地活着……”

 

唉呀,难道仅仅因为”自然灾害”,就能造成这么骇人听闻的景象吗?罗杰斯先生说:“那时政府在遏制大饥荒的政策方面是否大打折扣?这可是人们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对待这段历史,学生们可得仔细斟酌——到底是像民族主义者说的那样,是一场族裔大战呢,还是像历史修正主义者所宣称的,是爱尔兰经济的结构性“瑕疵”惹的祸?”

 

谈到大量爱尔兰农民的土豆饮食历史,美国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愠怒地表示:“英国统治下,为了满足他们国内市场对土豆的需求,简直让爱尔兰人口吃土豆吃到吐血。这就好比把人民的胃当成了发电机,土豆成了燃料!”

肆虐的牛肉狂热,把爱尔兰当成了它的“大烧烤”。爱尔兰农民为了生计,只能在有限土地上热情种植马铃薯,毕竟土豆是他们的人生胶囊。爱尔兰海岸两边的居民,生活水平怎么差距这么大呢?难道是因为一边的居民对食物有着奇怪的超能力?当然不是,这只能怪殖民时代的宗主国,他们的不公平政策简直就是个“超级差劲剧本”。

 

大饥荒的“烂剧”根本原因

 

来自剑桥大学的学霸大卫·P.纳利(David P. Nally)教授亮出了他的学术牌:“大饥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灾害,它更像是历史上的一场“坑爹”戏码。就像所有食品危机一样,大饥荒也有一大堆复杂因素在搅局。”

 

都柏林大学的经济史学教授科尔马克·奥格拉达(Cormac Gráda)告诉我们,还有其他一些国家,尤其是低地国家,也遭遇了土豆疫病的灾难,同样也经历了人口减少。但没一个地方像爱尔兰这样被吓成这样。他们的秘密?除了喜欢土豆,也怪不得它们。

爱尔兰人的食物调味道确实比较单一,英国统治者对此却是彻底“无所作为”,结果灾难就像电视剧里的糟糕情节一样,一发不可收拾。

 

据土耳其《今日时报》(Today’s Zaman) 2012年1月的一篇爆笑报道,当时的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默西德(Sultan Abdlmecid I)宣布他要向爱尔兰的饥民捐赠1万英镑。不过,这个善举被维多利亚女王看在眼里,她提出苏丹只需捐赠1000英镑就好,毕竟女王自己只出了2000英镑。所以苏丹捐赠了1000英镑,然后“秘密”送来了三船的粮食,偷偷地支援了饥民。1847年,就连美国印第安乔克托部族(Choctaw)都凑了710美元的善款,献出一把援手。

 

纳利先生认为,这场大饥荒就像是一场现代版的“饿了么”,与古代饥荒完全不一样。这是在一个全新社交制度和政治格局下演出的大戏。纳利还补充说:“在某种程度上,这场饥荒就是宗主国政策的结果,他们好像在用‘不作为’这一招来改变爱尔兰餐桌上的情况。”

社会结构跟一盘冷餐有点像。纳利大师还把当时英国政府的无动于衷行为形容成了“政治动画片”,说这种动画片是造成后来多次饥荒的“灾难根源”。

 

链接 爱尔兰大饥荒(不是饥饿游戏哦)

 

1845年,拥有800万人口的爱尔兰还是英国的“好基友”,经济上以农业为主,生活就像一场大型田园牧歌音乐会。当时,一大群爱尔兰居民失去了自己的“后花园”,成为英国地主的“房客”。为了躲过饥荒,有将近一半的爱尔兰人不得不在农活之余培育土豆,这可是他们的“生活吃货计划”。这种起初是被当做“时髦蔬菜”带进爱尔兰的农产品,一英亩土地居然可以生产出足够养活一个穷困的六口之家一整年的食物。然后在1845年9月,爱尔兰的土豆突然集体“罢工”,导致好多人的口粮告急;1846年夏天,爱尔兰的天气也变得湿冷,简直就是给土豆枯萎病病菌提供了个繁殖天堂,这群小病菌以每周高达50英里的速度在爱尔兰土豆地之间迅速扩散,土豆产量像过山车一样下坡。结果,爱尔兰全境都变成了“口粮旱地”,就差不多吃自己的鞋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