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谭其骧与中国历史地图集

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毛泽东在与吴汉讨论《资治通鉴》时提出,需要一部用现代科学方法、详细测绘、记载历代地名的历史地图集作为补充。去读历史。 吴汉建议重新绘制杨守敬的《历代图谱》,毛泽东同意并命他办理。 会议结束后,吴菡立刻就想到了谭其祥,打算让他来做重画的工作。

11月2日,由吴瀚、范文澜牵头的“《资治通鉴》标点与改编《羊图》委员会”成立,当时的高教部受委借调谭其骧的任务复旦大学一年。 次年2月,谭其祥前往北京接单。 吴晗为什么要把这个工作托付给他呢?

中国历史地图集app_中国历史地图集是谁写的_中国历史地图集

中国历史地图集app_中国历史地图集_中国历史地图集是谁写的

1. 早年生活经历

谭其骧,清宣统三年正月二十六日(1911年2月25日)出生于奉天(今沉阳)。 他是家里的第四个儿子。 取“虎踏龙翔”之意,为奇翔取名,字吉龙。 。 次年,他随家人搬回家乡浙江嘉兴。

民国十九年(1930年)夏,谭其骧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历史社会学系。 这是他在学校学习的第三个系,也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著名社会学家潘光旦当时担任该校教授,谭其祥的本科论文《中国移民史》就是在他的指导下完成的。 9月,谭启祥考入燕京大学研究生院,师从顾颉刚。 当时燕大学术氛围自由,顾先生采取启发式教育,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中国历史地图集是谁写的_中国历史地图集app_中国历史地图集

暨南大学毕业照,中间是谭启翔

正是入学一年后,当顾颉刚在新开的《尚书学》讲义中提出《尧典》中的十二州是汉武帝的制度时,谭其骧仔细研究了“他在《汉书·地理》等经典著作中多次提出反驳和师生书信往来,初步厘清了汉朝和新莽国家制度的情况,解决了困扰学界两千多年的重大问题。 谭其骧由此确立了未来60年的学术方向。 年底,谭其祥完成毕业论文《大陆移民史·湖南》(后更名为《湖南人的起源考》)并通过答辩,提前毕业。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本深入研究一个省份移民过程的专着,也是第一篇成功运用抽样调查和测量方法研究移民史的论文。” 半年后,这是他第一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纸。

1932年起,谭其骧历任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员、辅仁大学历史系《中国地理沿革史》代课教师、辅仁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地理沿革史》代课教师。北京大学历史系. 1933年,在燕大大学兼职任教。 听课的学生中不乏未来的学术带头人,如辅仁大学的施念海、燕达大学的侯仁智等。

中国历史地图集app_中国历史地图集是谁写的_中国历史地图集

施念海与谭其骧(1930年代)

中国历史地图集是谁写的_中国历史地图集app_中国历史地图集

谭其祥、顾颉刚、侯仁之(1950年代)

1934年2月,顾颉刚、谭其骧共同发起筹建愚公社; 3月1日,《愚公》(半月刊)(中国地理学的嬗变/中国历史地理学)创刊号出版。 学会筹备处和刊物编辑部均设在成府村姜家胡同3号顾颉刚故居(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大楼西侧)。 此次活动的初衷是研究中国的演化地理学。 谭其骧在《愚公》(半月刊)刊物中表示,历史研究和地理研究密不可分,现代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地理演化领域的空白促使他们用现代科学方法试图恢复发展相关研究,并提出四大工作计划:编修中国地理史、绘制地理地图、编修历史地名词典、校订历代正史地理。 1936年5月24日,愚公社在燕大大学正式成立。

《愚公》和愚公社的成立,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地理学学术最初虽然仍以传统历史系为基础,但在新思潮的影响下,逐渐转向现代历史地理学。 研究。 除顾、谈外,还有钱穆、冯嘉盛、唐澜等著名学者参加。 以北京大学、燕大、辅仁大学学生为基础,向社会广泛征稿,为培养专业学者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7年7月16日,《愚公》(半月刊)出版第七卷、第十期后停刊,共7卷82期。 1946年愚公社恢复后,出版了10期《愚公周刊》。 1955年2月6日,愚公社停止活动。

然而,谭其骧作为创始人,自始至终没有关注学会和期刊:1935年秋,他因经济问题辞去了《愚公》(半月刊)主编一职。和顾颉刚的想法不同,南下广州; 1940年到贵州遵义浙江大学任教,六年后随校来到杭州。 解放后,浙江大学历史系关闭,他受复旦大学聘迁往上海。

中国历史地图集app_中国历史地图集是谁写的_中国历史地图集

2、成果回顾

中国很早就绘制历史地图,运用传统方法绘制的最高成就是清末民初杨守敬的《历代舆图》。 全图44组34册。 它以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出版的《清朝统一图》为蓝本,采用古今对比的方法,对《左传》中能看到的一切进行比较。 《传》、《战国策》及春秋至明正史。 可考的地理地名基本都包含在内。 但存在审核不方便、底图陈旧、方法陈旧等问题。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为纪念《申报》出版60周年,丁文江、翁文浩、曾士英等人编撰了《中华民国新地图》和《地图》。中国各省份”。 这是中国人自己编制的第一张现代地图,但它不具备编制历史地图所需的详细底图。

愚公社成立后,谭其祥开始编制历史地图,但因资料有限和时间限制而放弃。 解放初期,曾士英邀请谭其骧编制历代领土图,但因低估任务难度而放弃。 1955年,顾颉刚、张勋编着《中国历史地图集:古代史部分》,谭其骧负责编辑。 但该地图主要反映历代疆域变迁,内容简短。 因此,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编制一套全面反映中国历史进程的地图集,不仅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学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历史地图集是谁写的_中国历史地图集app_中国历史地图集

中国历史地图集是谁写的_中国历史地图集app_中国历史地图集

3.浪费了十年

最初,吴瀚和阳图委员会都认为这项工作比较简单:以现代地图为底图重绘阳图,补充清代地图。 因此,1955年2月15日吴汉与老朋友谭其骧见面时,并没有提出任何具体意见,只是要求工程尽快完成。 事实上,从此时起到1966年5月,羊图委员会没有出版过一张地图,只是基本完成了初稿; 相比之下,《资治通鉴》的同时标点只用了一年时间。 这个结果显然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缺乏数据,尤其是重绘清地图所需的历史史料。 之前没有人解决过这个问题。 谭其祥只能从头开始整理考证。 这种相当于新工程的情况,在与其他朝代打交道时也出现过。 (因为需要修改杨的图纸),工作进度被大大耽误了。

二是统筹协调问题。 羊图委员会成员众多,每个人都坚持同一个理论。 他们对现有资料的解读、羊图重绘的标准、底图的选择都无法达成一致。 吴汉一开始就要求速战速决,以阳图的山河框架为底图,将阳图中晚清的郡县名称改为现名。 这无异于牺牲结果的质量,最重要的是,由此产生的冲突难以解决。 于是谭其祥向上级汇报,并于8月下旬收到答复,同意以今天的地图为底图。 11月16日,西汉郡县图初稿完成,历时54天。 原本“一两年内完成”的想法显然落空了。

中国历史地图集是谁写的_中国历史地图集app_中国历史地图集

杨守敬《历代舆图》书影

与此相关的还有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历史边界问题、少数民族在历史时期的代表性问题、中原王朝以外历史上属于新中国版图的地区的代表性问题等。 1956年,一年借调期满。 复旦多次催促谭其祥返回上海,杨图委员会自然不肯放他走。 谭其祥也明白,一旦回到学校,他就无法在北京专心画画了。 中国科学院也曾考虑调他从事历史地理学研究。 并准备相应的机构(当时社科院尚未成立)。 经过高教部、中科院、复旦大学多轮协商(其间谭启祥多次往返北京、上海),最终决定允许他于条件是工作必须继续进行。 1957年1月,谭其祥回到上海,被分配到苏州北路河滨大厦工作,但很快就因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变得不情愿。

尽管如此,谭其祥仍然努力坚持重画杨图,并选拔了复旦大学等高校的优秀学生参加。 他经常结合工作传授学生,使他们很快掌握历史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历史地图编制的技巧,从而培养了大批人才。 1959年,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实验室(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前身)成立。

1958年,《国家地图集》被提上日程,计划1967年底完成,杨图的重绘则要求在1960年完成,这显然不现实,但谭其祥和杨图委员会只能继续修订工作计划。 最终决定彻底放弃阳图系统,采用最新的测绘地图作为底图。 它采用八开设计,有160张地图,并分批出版。

中国历史地图集_中国历史地图集是谁写的_中国历史地图集app

20世纪60年代,困境导致《国家地图集》工程终止,羊图的重绘也发生变化,如:突出政治性质,重绘或取消部分内容; 以1840年以前的清朝领土为历史中国的范围,画出这个范围内曾经存在过的所有政权和部落(这一决定的解释参见谭其骧的《历史中国与中国古代疆域》) ); 每个历史时期都选择一个时代作为标准; 取消了工业、采矿、战争、城市、种族分布等内容,包括首都和郊区的地图等都被保留。 这意味着杨图的重画工作已经成为历史。

1965年7月,阳图工作会议在北京和平饭店召开。 阳图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地图出版社、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央民族学院、云南大学、武汉测绘研究院等参加会议的全体工作单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在此期间,完成了初稿的内外部审查。 会议作出了1967年底完成全部草案、增补历史都城大比例地图等决定。

四、动荡的岁月

1969年5月的一天,时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内参》。 当他得知地图的编制是主席指示的任务时,立即同意恢复工作,并邀请谭其祥参加。 15日,杨图修复工作会议召开; 19日起,历史地理学研究室举办学习班; 并于24日开始工作。

中国历史地图集是谁写的_中国历史地图集_中国历史地图集app

当时,谭其祥没有主持工作的权力。 与以前不同的是,负责日常工作的人几乎没有专业能力,却掌握着生死大权,使得日常工作离不开谭启祥的指导。 虽然谭其祥经常被冒犯,但他仍然尽力耐心地向他们解释,并尽可能纠正错误; 删除了唐代大中时期、京城及部分郊区图组,以及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五朝十国时期图组只保留州、府,不保留县政府。 每张地图上的民族注释以及县以下的一些地名也被删除。

商业中最重要的问题是边境地区的处理。 1971年,项目名称改为《中国历史疆域图》时,外交部审查了清朝地图中、俄、中、朝边界资料,提出了五点要求,主要是包括《尼布楚条约》以来中国历史领土地图。 中俄边境的变化全都画出来了。 同年,云南大学方国瑜认为隋唐南部边界的解释不妥,与谭其骧展开讨论。 1973年,《中国历史版图》样本送审。 外交部再次发出关于清朝边界划定办法的指示,规定将乌底河流域列入《尼布楚条约》待议地区,并重新划定与霍(浩)国的边界。阿富汗、艾乌汗(阿富汗)等等,这些还不够。

中国历史地图集是谁写的_中国历史地图集_中国历史地图集app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地形图,是谭其骧用来重划秦汉时期长沙郡(国)南界的。

1974年4月、5月召开的定期地图审查会议和报告会上,该地图集更名为《中国历史地图集》,由地图出版社内部出版。 谭其祥和他的同事因此增加了审核任务。 11月,图册内版格式确定,全套八卷,分为八卷精装版、八卷散装版、十六卷通俗版三种类型。 第八卷于年底首次印刷,但直到次年年底才发行。

1976年9月毛泽东去世后,他未能见到这本由他亲自指导编撰的历史地图集。

1978年,所有内部书籍完成,距项目启动整整24年。 在此期间,包括谭其祥在内的所有编辑和制图人员都没有稿费,直到1983年才能够领取稿费。

五、留瑕疵的玉石

1979年,谭其骧大病初愈,《图集》拟公开出版。 除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外,还考虑继续编纂《中华民国地图集》。 谭其祥负责起草修订方案。 1981年5月,《阿特拉斯》修订方案经过多次讨论后发布。 主要内容是:

总图部分。 中原王朝的内部总图是由分图拼凑而成的,而每分图往往是在该政权拥有该地区最大管辖权时编制的。 因此,内部总图所代表的领土行政区域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 此次修订将全部按照统一时代编撰,选择中原王朝和边疆政权相对稳定的时期。 第2卷至第8卷总图中,秦、西汉总图4幅未作改动; 5张东汉三国总图有小幅改动。 例如:东汉内部地图是由三个时代拼凑而成的。 今统一,改为永和五年(140年)。 另一方面,由于早末王朝疆域的巨大变化,又增加了其他总图。 比如到了唐代,整个地图就从一张变成了三张。

图片的一部分。 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对问题进行分类和处理。 例如:如有重大错误或违反历史事实和考古发现的,将予以订正; 处理方式不当、点线定位稍有偏差、不清楚的,暂不予修改。 另外,由于工作量过大等因素,少数民族在政治权力的分配上无法补充。 吉思地区、土府郡县、中原王朝边境郡县、部分郡县管辖范围以外的少数民族地区等,内部处理方式虽不合理,但总体上未作任何改变。

此外,修订后的方案还对呈现方式、画框布置、出版方案等做出了相应规定。

中国历史地图集app_中国历史地图集是谁写的_中国历史地图集

在公开版《地图集》出版过程中,人们不断提出各种意见,如:方国瑜曾在《地图集》中讨论清末中越三蓬地区的归属问题,处理台湾、汉龙关旧址及唐代地图现址。 他对原城以南边界线的划定等问题提出了反对意见。 他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如果不改正,他就会安详地死去。 谭其祥考虑再三,最终还是没有接受。

1985年,有关部门要求修改第七卷、第八卷有关台湾和南海的表述方法。 谭其祥据理力争,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导致后两卷迟迟不能出版。 此事最终上报中央政府。 1987年初,中央书记处同意胡乔木转达的社会科学院院长胡胜的报告,继续沿用原稿。 12月,出版第七卷; 一年后,第八卷。 至此,公开版《图集》已经完全发布。

需要指出的是,《图集》收录了当时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如:《西汉地图》参考了周氏1983年的博士论文《西汉行政区域地理》新中国第一批文科博士之一的振和(导师谭其祥) 另一方面,除了前言、后记和上述问题外,还存在附图不正确、无出处、使用简化版等问题。大陆版的汉字、为了照顾周边国家而妥协历史政治界限、重印时没有蝴蝶装饰等。 总体来说,分图优于总图,中原图优于边疆图。

中国历史地图集app_中国历史地图集是谁写的_中国历史地图集

1984年,谭启祥作为教师代表会见美国里根总统,复旦在会见时赠送《地图集》

6. 未完成的工作

谭其祥在《阿特拉斯》后记中指出,只有所有解释都公布出来,《阿特拉斯》项目才算完成。 历史地图的编绘自然是先文字后图片,但文字内容需要经过处理才能满足出版要求。 1988年,承担东北地区编绘任务的中央民族大学在内部发行的《东北地区资料汇编》的基础上,出版了《说明文字汇编·东北卷》(精装和平装本) 》和《中国历史地图集东北地区说明》。 此后,再无其他编制单位公开发表过相关文件。 可以说,《地图集》工程还没有完全完成,但现在也没有必要重启,因为其他地区的解读,连同东北的解读,都成为了《中国历史地图集》的数据基础。本世纪初的地理信息系统项目(CHGIS)”。 1991年出版的《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附有插图,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不足。

中国历史地图集app_中国历史地图集_中国历史地图集是谁写的

中国历史地图集app_中国历史地图集是谁写的_中国历史地图集

《汇编》原计划分东北、蒙古、西北、青藏、西南、中原六卷。 《地图集》中的考古遗址地图),并对地图集出版后新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解释和修改。 地图及文字中点、线、面位置不一致的,部分由编辑者结合实际地理信息进行处理; 有的因考古发现或文献研究证明原结论不妥而进行修改,以《汇编》为准。

《东北卷》共5章18节(第一章后另有一节“附录”,未收录),时间跨度为西汉至清。 一般将山海关至黑龙江的整个流域视为东北地区。 由于各单位分工的差异,一些关于东北地区的历史地图解释并未收录在《东北卷》中,如:先秦时期东北地区的建立和民族分布等。十六国时期、北魏营、平儿州等。文末有辽河中下游变迁、地名索引、地名声母索引等材料。

7、一次又一次的航行

1982年,《地图集》刚刚出版时,国家决定恢复20世纪60年代暂停的“国家大地图集”工程,组织编制国家历史地图集。 谭其祥被社科院提名主持,尽管年事已高、病重,他还是毅然接受了任命。 但由于资金困难、涉及单位多、前期研究任务重等因素,项目启动后进展缓慢。 谭其祥仍然坚持工作,亲自参与起草方案、审核图纸、主持工作会议。 1989年《地图册》庆祝大会上,他在讲话中说:“《中国历史地图册》的完成,固然是中国历史地图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严格地说,这只是一个开始。 ……我已经开始编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并完成了一百多幅地图的初稿和审核,……我将一如既往地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中国历史地图集_中国历史地图集是谁写的_中国历史地图集app

1990年4月,谭其祥在北京最后一次主持全国历史地图集编修工作会议。

1991年10月18日,谭其祥在家中生病住院。 同年,由他撰写插图的《中国简明历史地图集》出版。

1992年8月28日,谭其祥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

1994年,《地图集》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奖。

1995年,《地图集》荣获国家教委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

2001年,基于地图集及其解释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项目启动。

2013年,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第一卷。

2021年7月,中国历史地理信息平台上线。

参考:

[1]谭其祥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第1版,1982年10月。

[2]谭其祥主编:《释义汇编·东北卷》,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88年9月第一版。

[3]谭其祥:《长水文集》,人民出版社,第1版,2011年9月。

[4]葛剑雄:《长长水:谈其祥传》,广东人民出版社,第1版,2014年8月。

[5]葛剑雄编:《谭其祥日记》,广东人民出版社,第1版,2013年4月。

中国历史地图集_中国历史地图集app_中国历史地图集是谁写的

中国历史地图集是谁写的_中国历史地图集app_中国历史地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