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澶渊之盟中国外交史划时代大事

回銮碑,亦曰“契丹出境碑”,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城内御井街西侧。此碑为青石,高2.6米,宽1.3米,碑文为宋真宗所赋《契丹出境》诗,相传为寇准书写,字大如掌,苍劲挺拔,秀丽流畅。其南有一古井,水清澈甘甜,相传为真宗驻跸时所凿,故称“御井”。此迹是宋辽大战与“澶渊之盟”的唯一见证。

公元1004年,北宋景德元年,澶渊——这个时空点正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拐点。宋辽之间的澶渊之战,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看,不过是两个兄弟民族政权之间的纠纷,但如果重返历史现场,那却是一个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转折关头:这场战争以宏大背景开始——宋辽两国最高统治者挂帅出征,以戏剧性效果接触——辽军统帅萧挞凛偶然被北宋床子弩射死,然后旋即以澶渊之盟握手言和,不仅避免了大规模死伤性战争的历史悲剧,更为中华民族赢来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宝贵和平。

宋辽两国最高统治者在澶渊的军政决策,不仅是一场折射民族生存之法的争战,也是一份折射历史发展之道的盟约。化干戈为玉帛,这是中华民族史上鲜见的智慧与妥协——正是在这一历史拐点上,大宋王朝完成了它神秘而神奇的命运签注,中华民族也学会了什么是亢龙有悔、什么是飞龙在天。

—————————————————–

景德元年:灾难与战争

公元1004年,干支为甲辰,在大宋王朝,这一年是景德元年,属龙。

这是大宋王朝319年时光中的第44个年头,也是其第三位皇帝宋真宗登基的第6个年头。沙漏里滴下的日子,如常地向前行进,斗转星移,波澜不惊。假如没有什么意外,新的一年也将很快翻过,淹埋在流沙般的时间碎片中,无影无踪,无从找寻。

景德元年是中国灾难史上屡屡被提及的一年,时间老人抚摸着花白的胡须,发出诡谲的笑声,历史的河道便在这里拐了个急弯。

时岁步入正月,京师已连续发生三次地震——

正月十七,是夜,京师地震。地震发生在夜晚,百姓猝不及防。

正月二十三,是夜,京师地复震,屋宇皆动,有声移时而止。房屋摇晃,地下烈焰如炽,激流和地浆如千军万马般,轰然作响。

正月二十四,冀州(今河北冀县)地震。

以后的几天,益州(今四川成都)、黎州(今四川汉源)、雅州(今四川雅安)接连发生地震。

到了四月初三,邢州(今河北邢台)言地震不止。

四月十四,瀛州(今河北河间)地震。

五月初一,史料记载邢州言地连震不止。形势严峻,宋真宗下诏,邢州减田赋一半,免运送军粮之劳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