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吴道子的传说

烙馍的启迪
传说,吴道子小时候并不智慧。他喜欢画画,可是画不好,一次画不好,二次画不好,三次仍是画不好……最后连他自己也悲观丧气了,以为自己不是那个材料,永远也画不出什么花样了。
这一天,他怀着苦闷心情,垂头丧气地出门游玩散心。他来到一座庙里,进了大殿,瞥见有两个妇女正在烙馍。年迈的坐在大殿东头做馍,年青的坐在大殿西头烧鏊子。只见年迈的把面团用小擀面杖擀成了薄馍,随手又用小擀面杖一挑,那馍就像长了眼睛一样,从东头飞到西头,正好落在那年青妇女眼前的鏊子上。年青的妇女一面烧火,一面用竹片翻。馍熟了,她也像年迈的一样,随手一挑,那馍就飞起来,一丝不差地落在大 殿中间的一块木板上,叠得整齐整齐。吴道子看得呆了。
吴道子看了一会,就走近那年迈妇女的身边,问道:“奶奶,你看都不看,馍就会一丝不差地飞落在西头的鏊子上,这么难的事,你是怎么学会的呢?”
那暮年妇女看了他一眼,说:“这没有什么诀窍,也不过是天天烙,月月烙,专心一意,工夫练得久一点熟一点而已。”她说完,又忙着烙馍去了。
吴道子一听,茅塞顿开,从那妇女的话里,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作什么事,都要专心,都要下苦功,“功到自然成”是很有道理的。
从那今后,他好学苦练,见山画山,见水摹水,见人描人,见树绘树。天长日久,他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名的大画家。被人们称为“画圣”,他画的画也在人们的传说里成了“神画”。
卧虎桥
唐朝时候,许昌称许州,城西北角有一汪湖水,俗称“小西湖”。每到夏季,岸边垂柳成荫,湖中荷花盛开,九曲石桥连着湖心凉亭,不仅景物秀丽,也是消暑胜地,不少文人学士常到这里流连鉴赏尧吟诗作画。
大画家吴道子本是禹州人,他的画全国闻名。那真是画鱼鱼戏水,画鸟空中飞,画的树能结果,画的叫驴会拉磨。人们都称他为“画仙”。
那一年,帝王把吴道子请到京里,让他在宫中作画。画一幅叶天子行乐图曳,画上的歌舞美人飘飘欲仙曰画一幅叶百官侍宴图曳,那杯中琼浆,仿佛要流出来。文武百官交口称赞。帝王也十分欢畅,要封他大官,让他留在宫中。可吴道子是山珍海味不吃,绫罗绸缎不穿,黄金美人不爱,骏马不受,一心挂念着乡亲父老。他辞谢了皇上,仍然平民草鞋转回老家。
禹州本和许州搭界,吴道子回家经过许州小西湖,见这里风光宜人,是个作画的好地方。他一连游玩了几日,又看到这里风气淳朴,物产富饶,便爱上了这里。何况这里离家也不远。他就邀了几个密友,在小西湖附近住了下来。他每日到湖边观景作画,或和友人谈古论今。他为人和蔼,从不摆架子,和邻里乡亲处得很好,生活上倒也逍遥自在。
有一天,吴道子在小西湖岸边临大路的一座小桥上歇息。这时,落日衔山,晚霞如火,清风徐徐吹来,湖水荡着金色的波纹。他正着迷地揣测着画一幅叶小西湖落照图曳,只见一个老夫匆忙走来,劝他赶紧回家,说是最近有一伙歹人,夜聚明散,拦路打劫,污辱良家妇女,桥头成了是非之地。说完他就匆忙走了。吴道子听后微微一笑。他略一沉吟,便不慌不忙,从怀中取出画笔和颜色,在桥头山石上画了一幅画。
第二天,许州城里外便传开了,说是半夜桥上卧了只斑斓猛虎。那虎两眼放光,像两盏灯笼曰张着血盆大口,明晃晃一对虎牙,像两把利剑曰尾巴一竖,像立一根旗杆。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附近村子,人人谈虎色变。
有十几个胆大的后生,带着刀枪弓箭,三五成群,吆吆喝喝地要到桥上看个究竟。远远的果见一只猛虎张牙舞爪,威猛异常。这伙人弓上弦,刀出鞘,大气也不敢出,慢慢地摸到跟前,仔细一瞅,本来是一幅画。这 画画得也太像了,看着比真老虎还吓人。所以,人人点头咂舌,赞叹不已。突然,从人群中走出个老夫,他呆愣愣地看了一会儿画,猛然想起,昨晚上吴道子走得最晚,便捋着胡须哈哈大笑道:“这准是画圣吴道子画的,是吓那伙歹人的。”他一边笑着,一边十分自得地把昨晚上碰见吴道子的景象,一五一十说给众人听。
这样一讲,消息不翼而飞,越发传得远了。方圆几十里的老黎民,扶老携幼,三五成群,抢先恐后地来看这只画虎。嘿! 大白日还虎视眈眈令人胆寒,别说半夜,不吓掉魂才怪哩! 那伙儿歹人心虚,据说有虎,便逃走了。日子久了,卧虎桥的名字也就传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