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

许卓

许卓,清光绪三十一年(1908年)出生于广州市高梯街许地的一个名门望族。自幼丧父,初中毕业后由族兄许崇智送到日本士官学校就读炮兵专业,许卓思想进步,立志从戎报国,赶走强盗,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回国后正值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1924年他在广州加入中国党。接着去法国勤工俭学,结识了周恩来、等人。

1926年夏回国,由周恩来介绍到国民军叶挺独立团当排长,参加北伐战争。在湖北汀泗桥、贺胜桥、武昌市战役结束后,许卓受中央委派,回广州从事工人运动,担任工人赤卫队队长。

1927年12月11日参加广州。带领一支80人的工人赤卫队负责夺取观音山(越秀山)的军械库。他们打进军械库附近一个兵营缴获一批枪弹后,在冲向军械库时,遇到密集火力的拦击和增援部队的侧击,撤出时只剩下10余人。许卓与这10多名战友乘商船到香港,在船上与同伴共勉:“风雨同舟闹,壮志未酬不回头。”许母得知他流落香港,派人捎信带钱给他,要他回家。他修书两行:“母亲大人:孩儿决心献身报国,家务诸事拜托义姐料理。”

1928年6月,许卓潜回广州受中组织派遣,到广西俞作柏、李明瑞的桂军中任教导队教官,协助争取李明瑞起义。与、张云逸等一起成为左右江地委行动委员会委员。

1929年12月,许卓参加、张云逸领导的百色武装起义,成立红七军。许卓任该军教导大队长。在保卫百色,创建右江根据地斗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右江苏维埃政府成立不到一周,百色城内的势力勾结韦武股匪,收集2000余人,趁红七军外出作战,袭击百色城,许卓率教导大队300余人,以猛烈炮火打退势力的多次进攻,保卫了新生的红色政权。

1930年,许卓任红七军团政委。同年冬任军部主任。

1931年元旦提任为参谋长。离开红七军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时,许卓接任任红七军前委兼委员。进军江西参加粉碎第三次“围剿”战役。由于红七军作战英勇,获中央和中华苏维埃政府特别嘉奖,被授予“转战千里”的锦旗。

许卓身居要职,又是知识分子,却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他经常教育工作人员,要多深入基层,多接触群众,做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要关心战士疾苦,打仗要冲锋在前,退即在后,“人可以冻死,可以饿死,但意志不能丢”。

1931年10月,因肃反扩大化,许卓被免职审查。许卓忍辱负重,坚信真理,撰写了《为中华苏维埃而战斗》等文章。

1932年3月被解除审查。

1932年春,许卓调总司令部任参谋处长、红军总部作战局局长,协助周恩来、刘伯承指挥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6月任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参谋长。

1934年1月,他以军委直属代表身份出席了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

1934年2月19日,遵照周恩来、刘伯承总参谋长布置,许卓担任中央红军总部检查团团长,率三总部7个干部连同警卫13人,到粤赣军区第三分区驻地——武平帽村,检查第五次反围剿的防卫工作。3月1日晚抵会昌县城,第二天到达筠门岭,在那里了解钟绍葵救乡团骚扰苏区情况。3月4日,翻过冯家庄大山冒雨赶到帽村。晚饭后,许卓向三分区领导传达周、刘总参谋长指示,说明来意。

三分区司令刘化生、政委吴福林汇报帽村的地方情况和分区抵御钟绍葵救乡团向汀州、江西进扰情况,分区参谋权哲循介绍分区三个县游击队与保安团双方兵力装备等情况。听汇报后,许卓将检查团分派到东留、中堡等地,他自己带领6个人去孔厦实地调查,约定3天内回来碰头。

3月13日午后,许卓等完成孔厦调查,从毛屋森林里返回途中,在永平枫树岭遭钟绍葵的便衣队和当地民团大刀会伏击。由于敌众我寡,敌人又占据有利地形,居高临下,许卓等6人全部牺牲。

第二天清晨,三分区刘司令和萧锋等赶到现场,只见许卓等6人被剥光衣服,身上刀痕累累,许卓牺牲时年仅27岁。周恩来闻讯后来电表示哀悼,并指示因路途遥远不便运回瑞金烈士墓,可在当地安葬。3月15日三分区在帽村方家祠前召开1000余人参加的追悼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