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历史教学吴仕永聚焦历史核心素养史料实证的实施 史料与史料教学

中国历史研究法的主要内容_中国历史研究法_法学历史研究方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的主要内容_法学历史研究方法_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的主要内容_法学历史研究方法_中国历史研究法

法学历史研究方法_中国历史研究法_中国历史研究法的主要内容

一、史料的概念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方法》认为“史料是谁?过去人类思想、行动所留下的痕迹,是有据可传至今的”。

托波尔斯基的《历史方法论》认为,“史料的概念包括人类过去生活的一切信息,以及信息的渠道”。

颜长虹的《中国近代史史料》认为,“史料是人们编纂历史、研究历史所使用的资料”。

“任何来自过去或与过去有关的、可以理解过去历史的东西都是历史数据。” 宁,《历史理论研讨会笔记》,鹭江出版社,2005年,P111

综上所述,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痕迹,有助于我们理解、解释和重构历史进程。 历史资料是指反映特定历史事实原貌的资料。 所有与历史研究相关的信息。

法学历史研究方法_中国历史研究法的主要内容_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的主要内容_法学历史研究方法_中国历史研究法

法学历史研究方法_中国历史研究法_中国历史研究法的主要内容

二、史料特点

1、客观性:历史资料是客观存在的

历史认识本质上是一种三极思维活动。 它是历史认识的主体(包括历史学家、社会精英和社会各个层面的全体成员),也是历史现实的客体(包括个别历史事实、完整历史事实等)。 在历史研究的社会实践和科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媒介史料(包括文献、文物、传说、现实生活中蕴含的历史因素等),了解历史进程、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等。 团结。 ——蒋宜华等 《历史概论》

2、时间和空间:出现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

历史资料是特定人群在特定生存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文化遗产,人类活动是在较长的时间序列和广阔的空间范围内逐步展开的过程。 因此,任何史料都是一定时代、一定地域的产物。 。

3、主观性:史料制作者的主观倾向依然存在。 特别是语言材料不是再现事实,而是经过变换后再现事实。

历史资料不是自然物,而是人类的创造物。 史料的创作过程渗透着史料制作者的主观倾向。 史料体现的主观性分为有意动机和无意影响两个方面。 有意识的动机直接影响史料的载体、书写形式、篡改等,无意识的影响则集中在民族、阶级、宗教、政党等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且较为隐蔽。

4、局限性:史料不完整、不完整

一切都是历史数据,一切都将成为历史数据。 历史数据整体上是复杂的,但它们仅限于特定的历史事件。 与具体事件相关的史料总量有限,且相对匮乏。 历史资料是不完整的,不可能收集特定时期、地区或片段的所有历史资料。 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对事件的不完整记录或不完整解释……

观察的片面性和记录的有限性,决定了史料可以作为重构、还原历史的证据,但不能反映整个历史。 历史资料在传播过程中的丢失、损坏、混杂,加剧了这一特点。

(古代经典)无论多么重要,都只能说是历史记载,是研究历史的必备资料。 它们不能说是历史。 这些卷、记、图、典,都是这段活历史的一部分的缩影,而不是这段活历史的本质。 ——李大钊《论史学》

我们对雅典的印象是预先选择的、预先确定的,与其说是由偶然事件决定的,不如说是由那些有意无意地受到特定观点影响的人决定的。 并认为支持这一特定想法的事实值得保留。

5、时效性:历史资料以时效性为依据,可分为两类:

(一)原始史料(第一手史料):当事人根据亲身经历撰写的材料,或者是同时代或相距不远的人记录的材料,是比较直接的证据。

(二)次要史料(次要史料):非历史事件直接目击者所写的历史文献,利用第一手史料进行研究和解释。

历史学家要查明历史事实的真相,唯一的办法就是收集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研究:考察“目击者”如何记录事实,让历史资料本身说话。 在有关同一事件的各种记录中,最近的目击者的陈述是最可靠的,而当事人的信件和记录比历史学家的叙述更有价值。

例:(2012年上海卷)对研究古代特洛伊战争具有第一手史料价值的著作有:

A.《希腊史》(格罗特着)

B、电影《特洛伊》

C、油画《巴黎法官》

D.《荷马史诗》

分析:格罗特是19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历史学家。 他的《希腊史》是根据以前有关特洛伊战争的文献写成的,属于二手史料。 B、D项属于影视艺术作品主观加工成分; 公元前12世纪末,特洛伊战争爆发。 到了公元前8世纪,荷马整理加工了有关特洛伊战争的短歌和传说,创作了《荷马史诗》。 因此,《荷马史诗》作为特洛伊战争的记录更为可靠。 因此,本题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察学生正确运用历史研究方法的情况。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获取丰富的史料会让我们更加接近真相。 但第一手资料的原创性并不能等同于真实性。

法学历史研究方法_中国历史研究法的主要内容_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的主要内容_法学历史研究方法_中国历史研究法

法学历史研究方法_中国历史研究法_中国历史研究法的主要内容

三、史料分类

(一)按史料形式/载体分为五类:

1、文献史料:一切以书面形式记载的史料; (史部史料、经字记史料、档案史料、方志、甲骨文、金文、外国人著作等)

2、实物史料: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保存或者遗留下来的前人活动场所以及前人创造、发明的有形物品;

3、口述史料:为后人口头流传或者记载的史料;

4、音像、数字史料:借助信息技术,记录历史内容的图片、视频、音频。

5、行为史料/非物质历史文物:行为所保存的历史积累。

(二)根据史料性质,可分为四类:

1、原始史料:未经修改、保持原状的史料。 如生产、生活中使用的物品、文件等; 当时的记录、日记、回忆录、调查记录等。

2、编写史料:根据原始史料、其他史书或新史料编写的历史作品。 因为他们采用的旧史料很多都已经失传,大部分都成为了今天可以利用的原始史料。

3、文学艺术史料:经过艺术加工、改造的史料。 诗歌、戏剧、小说、雕塑、绘画等文学艺术作品都属于这一类。 要仔细识别和使用。

4、史料传记:通过传记和抄袭其他史料、著作而形成的史料。 如课本、历史笔记、教科书、历史读物等。史料的价值只有在其他文献丢失后才具有,可以作为寻找史料的线索或复习史料的参考。

(三)傅斯年先生史料划分:

1、直接史料:未经中介机构修改、遗漏、抄录的史料为直接史料; 经中介人修改、省略或抄写的,属于间接史料。

2. 官方记录与私人记录:官方记录有时会丢失; 私人记录有时会丢失;

3、这个国家的记录与国外的记录相比:最常见但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在这个国家往往被忽视;

4、近人的记载与远人的记载相比较:远人的记载多为谣言;

5、能力与旁涉:因为能力是有意的,旁涉是无心的,所以旁涉有时会显露出来;

6、直言隐喻:如果凡事不便直言,但作者又不能忘记讲,就用隐喻来暗示;

7、口述史料与文学史料:许多书面史料都来自于传奇史料。

8、无心记载与无心记载:专门留下来影响当时及后世史学家的证据;

法学历史研究方法_中国历史研究法的主要内容_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的主要内容_法学历史研究方法_中国历史研究法

法学历史研究方法_中国历史研究法_中国历史研究法的主要内容

4.历史资料教学中使用中最常见的一些问题

1、史料类型单一,选取范围窄;

2、利用片面史料,历史学习误入歧途;

3、使用可信度较低的历史数据。

3.错误引用史料,或与原文出入,或断章取义,或误导性的;

5、断章取义地解释史料,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6、史料选取不典型,冗余无效史料过多;

法学历史研究方法_中国历史研究法的主要内容_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的主要内容_法学历史研究方法_中国历史研究法

法学历史研究方法_中国历史研究法_中国历史研究法的主要内容

五、史料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1、一般来说,“原始史料”比“非原始史料”更有价值。 但也有可能“非原始史料”比“原始史料”更能真实地反映历史的真实面目,因为它可能包含着后人对原始史料筛选、整理和研究的结果。

2、历史著作中的第一手资料和对第一手资料的引用不应视为相同:史料一旦被历史学家引用和使用,就可能损害其部分原意,并纳入历史资料。用户的主观意图。 史书编撰的过程,就是历史学家选取历史材料,并将其纳入自己的叙述结构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历史学家当然要分析史料的本意,但同时也要考虑史料与自身的论证逻辑、阐释理论、叙事主题的契合关系。

3、注重史料批判和考证,言必有据,信必有据。 任何论证都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而不是预先确定的概念或假设。避免用理论来切割历史事实,将历史事实强行纳入既定的理论框架,以历史为工具来证明某种理论或政治观点,避免刻意延伸或强行概括历史事实进行理论化,将研究重点从具体历史过程的讨论转向对抽象理论或模型的解释。

4.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是一系列以证据为基础、重构过去、解决现实需要的活动,了解并初步掌握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树立证据意识(从历史出发,历史与理论相结合) ,然后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所有的信息都是历史数据,需要通过收集、分析、分析、综合才能在具体情况下理解和解读,进而做出判断和决策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五、影响历史数据解读的几个主要因素

(一)研究员职务;

(二)研究方法和角度;

(三)研究者的主观因素;

(4)研究者的历史视角;

(五)时代局限性

六、史料的选择和利用应注意原则或方法。

(一)注重史料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史料。

(二)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

(三)历史与理论相结合,从历史中推论。

(4)有多种史料佐证

(5)单一证据不成立(孤立的证据不成立)。

(六)运用辩证历史发展的视角

中国历史研究法_法学历史研究方法_中国历史研究法的主要内容

多项选择练习

中国历史研究法_法学历史研究方法_中国历史研究法的主要内容

1、史料一般分为一级史料和次要史料。 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时期产生的史料,可以更直接地作为历史依据; 后者是指后人利用第一手史料进行的研究和阐释。在研究中国养牛技术发展时,哪些内容不宜作为第一手史料?

A.汉代画像砖描绘了二牛一人耕地的场景。

B、现代考古发现,春秋晚期古墓葬中曾发现铁犁等铁制工具。

C。 《齐民要术》写道:“赵国始耕牛。”

D.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历史》必修课二认为曲轴犁是古代养牛技术成熟的标志。

2、他(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了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了理性主义新时代的兴起”。这份材料用什么历史视角来诠释发现美洲的意义?

A.全球历史视角

B.社会历史观

C.革命历史观

D、近代历史观

3.“二十世纪的中国,西方因帝国主义侵略而被憎恨,西方因掌握聚敛财富、增强国力的秘密而受到钦佩,从而同时攻击西方侵略的义和团和现代化的秘密,有时受到赞扬,有时还遭到辱骂。” 对义和团的不同评价说明了

A. 义和团的行为是矛盾的

B. 历史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C.历史研究难以获得真相

D.观察角度影响研究结论

4.为了反驳日本《产经新闻》关于“(南京)大屠杀是蒋介石编造”的观点,最有力的证据是

A。 画家李自健巨幅油画《南京大屠杀》

B.日本报纸报道日军在南京展开屠杀竞赛

C。 中国拍摄抗战电影《南京南京》

D.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5、掌握历史年代学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列关于历史年表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辛丑年十年后就是辛亥年

B、公元前6世纪初罗马共和国建立

C、康熙五十年康熙皇帝50岁

D、民国二十七年开始全面抗战

6.普朗克说:“知识是一条完整的链条。人们由于自身的无知和认知能力的限制,人为地割裂了完整的知识链条。” 以下观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

A.历史的分期是由经济决定的

B.历史研究没有整合的可能性

C.历史的界限非常清晰

D.历史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7、在历史研究中,我们经常遇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 “历史结论”是基于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而形成的结论。下列哪些是“历史结论”?

A。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B、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1984年,发表《中英联合声明》,宣布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

四、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8.“当时的中国,天下动荡,古板顽固的学者众多……如果没有‘中国体’为前提,‘西用’就没有什么依靠,就进不了中国的大门,就无法安身立命。”陈旭禄的话强调了回应历史事件的重要性。

A.分两次评估

B.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

C.全方位观察

D.认识人民的主体作用

9、关于鸦片战争,近代史主流观点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从此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但纵观整个清朝历史,鸦片战争发生在晚清道光二十年,是清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材料旨在说明

A.对鸦片战争应辩证分析

B.清史对鸦片战争的看法是错误的

C.历史事件应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

D.不同的历史观点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10、李大钊在《历史精要》中说:“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比较进步的历史观,而在另一个时代,都有一个比较先进的知识的时代;随着历史观和知识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历史观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对历史事实的解释自然会不断变化。”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没有客观历史

B.历史缺乏科学稳定性

C.历史必须服务于现实

D.历史解释要与时俱进

答案:1D\2D\3D\4B\5A

6D\7D\8B\9C\1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