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资料

2021年五本优秀中国历史书籍

为反映中国史学研究前沿,构建权威、科学、公正的史学评价体系,引领新时代中国史学繁荣发展,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特推出2020年起发布《中国史前沿报告》年度报告,旨在梳理研究进展、盘点研究热点、评选优秀论文。 通过专家推荐、大数据采集、课题组筛选、问卷调查、专家评审等程序,评选出2020年、2021年度中国历史学十大研究热点、五本优秀图书、十篇(组)优秀论文。将会逐步发布,敬请期待。

中国历史研究院_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_中国历史研究院史学理论研究所

中国历史研究院史学理论研究所_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_中国历史研究院

点评专家:万建武(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

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是研究党的光辉历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关键。 曲青山研究员所著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一书为我们正确把握这个“要点”提供了成功范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深刻诠释党百年历史经验的科学结论。 本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用历史反映现实、面向未来,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生命力和阐释。中国共产党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力量。

从历史发展中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走向,是深刻解读党的百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方法。 本书坚持三个“历史决议”的基本精神,从大历史视野和人民立场的宏大视角,剖析党的奋斗史,揭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必然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对中国共产党坚定的历史信心和政治信心,是深刻解读党百年历史经验的科学结论。 本书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问题,系统梳理党的历史脉络和伟大成就,深入研究重大判断和标志性概念的丰富内涵,探究重大事件和重要思想的历史作用,诠释了党的百年历史经验。 精神实质和启示意义。

中国历史研究院_中国历史研究院史学理论研究所_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_中国历史研究院史学理论研究所_中国历史研究院

点评专家:李伯谦(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

一个学科的学术史对于该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按照石器时代、夏商周、秦汉至宋、辽、金、元、明、清,将近百年来中国现代考古学的重要发现和重大研究成果分为四个部分、科技考古及各类考古专题。 该部分包含大约 50 个研究主题。 本书涵盖的专题均由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出生的大学教授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撰写,他们在相关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享有很高的声誉。 还聘请了一些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出生的人来撰写专题。 副教授或博士每个主题均按时间顺序进行回顾。 主要内容包括:对各领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考古发现、重要研究成果的发表(包括重要遗址考古发掘报告、重要学术论文和研究专着)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 创新性学术观点的呈现,新的研究理念、理论、方法等的应用和影响,基于国内外学术背景和趋势的分析和评论,包括对本课题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并附附件记录重大事件以增强本书的信息性。

该书共917万字,共有276位学者参与撰写。 该书于2021年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出版。 可以说,这是全体作者和负责编辑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向中国现代考古百年的一份厚礼。 它还致力于国家考古界。 献给历史学家和关心考古学的广大公众的礼物。 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中国考古学各个领域和课题的研究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是一部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中国考古学“百科全书”。

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_中国历史研究院_中国历史研究院史学理论研究所

中国历史研究院_中国历史研究院史学理论研究所_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点评专家:郭晓玲(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于培研究员的《中国近代世界史编纂(1840-1949)》是世界史编年史,一级学科。 其考察和讨论的时间范围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这一时期是我国世界史学科的起步和早期发展时期。 这也是世界史各个分支学科——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近代史、编年史和民族史、史学理论的发展时期。 仿西学初步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对于这段学科史,前人的研究主要反映了各个分支学科的历史考察。 但从一级学科整体来看,目前尚未有人尝试全面、具体地再现我国世界史教学和研究的过程。 这可能是因为世界史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广阔,涉及的分支学科、政党及其成就众多。 此外,早期的世界历史学家常常是杂七杂八的。 相关史料的搜集十分困难,超出了一般学者的能力。 因此,很少有人这么做。 大话题。 本书作者勇于挑战这一问题,写出了一部具有相当广度和深度的编年史专着,填补了历史学科的空白,帮助世界历史学家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科。

作者视野开阔,能够运用自己深厚的历史理论功底,对中国世界史学科从起源到初步形成、从西学东传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从亡国危机到救亡图存,包括晚期新式民族教育的需要,说明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创建和发展与民族和学者的命运息息相关。 ”对家、对国家的感情。 这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文化需要,是中华民族日益觉醒的具体体现。

作者再现了世界历史各个分支的演化路径,肯定了早期学科创始人的艰辛探索,批判性地介绍了不同时期的历史视角,特别分析了西方早期历史理论在中国学术界的反响和回响。 叙述了创始人在史前史、历史哲学、革命史、文化史、国际关系史等领域,在世界通史、王朝史、专题史、区域史等领域的成就和不足。历史,为读者提供一幅我国的世界历史图景。 历史学科早期发展的广阔图景。

作者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占全书约三分之一篇幅的第三卷中论述了唯物史观对我国世界史学科建设的重大影响。 作者有一些叙述,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影响入手,重点介绍早期党的领导人对唯物史观的介绍和弘扬,特别是李大钊同志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不朽贡献,进而论述其历史价值唯物史观的思想和对人类历史规律性的认识,以及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的世界历史的重要价值。 这些都是世界历史学科中的重大问题,它们的讨论增加了本书理论思考的深度和厚度。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世界史编纂(1840-1949)》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学科史巨著之一。

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_中国历史研究院史学理论研究所_中国历史研究院

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_中国历史研究院史学理论研究所_中国历史研究院

点评专家:张国刚(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千百年来关于她的评论和解释从未停止过。 因此,武则天研究成为中古史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书作者关注武则天二十多年,如今终于为我们呈现一部集众所长之长、志向更高的武则天研究巨著。

首先,作者充满现实的人文关怀,对历史学家应肩负的社会责任有着清醒的认识。 笔者认为,传统史学十分重视道德评价,而新史学则主张实事求是,但后者在史学领域之外的影响力甚微。 尤其是历史小说、历史电视剧等公共史学,对公众影响最深,却很少采用新史学的研究成果。 《武则天研究》在这方面有比较明显的突破:通过正确分析武则天,树立良好的历史观,从而帮助普通民众更准确地理解中国文化。

其次,作者全面梳理了前人关于武则天的研究成果和相关史料记载。 通过对比史料来源,笔者发现有关武则天的资料已被系统删除,而留存至今的史料都是武则天退位后的后武则天时代的记录。 这些史料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就是尽可能妖魔化武则天,以防止另一个武则天(皇后)的出现。 因此,作者利用大量出土文献、墓志铭资料等,试图还原武则天研究的“第一幕”,这也是本书最有意义的作品。

再次,这部作品更新了我们对武则天的很多“传统”理解。 比如,小公主和太子李弘的死亡,原本是自然死亡,但传统史学和历史小说却遵循“妇女之祸”的思想,将其处理为被武则天所杀。 又如,武则天以五品人才的身份进入唐太宗后宫多年,无法晋升。 原因并不是因为他性格不讨好,也不是因为后宫争斗,而是因为武则天的父亲是太原的功臣,与高祖、太宗的关系微妙。 造成的。 这些以重要事件为单元逐章讨论,突出了研究的重点,成为现代史学的成功范例。

最后,这部作品兼具文学性和历史性。 语言描述优美平实,不晦涩难懂; 对问题的分析不紧不慢,如剥茧般,以雄辩的方式进行解释,并辅以制度解释和伏笔,充分考虑了公共历史的受众和新史学的普及。 此外,作者凭借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人文素养,不仅在历史研究和视角分析上有所创新,而且对政治史和思想史进行了深入思考,从而揭示了中国古代官场运行的一些规律。 。

总之,《武则天研究》不是一部简单的历史著作,也不是一部简单的历史人物传记。 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和人文关怀,认真思考新时代史学的发展道路。 尽管作者的论点未必完全无懈可击,但该书仍不失为一部雅俗共赏、严谨扎实的优秀历史著作。

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_中国历史研究院_中国历史研究院史学理论研究所

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_中国历史研究院_中国历史研究院史学理论研究所

点评专家:倪玉平(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笔者在二十多年的田野调查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和定量分析,对明清时期华北地区的商业城镇和中国传统市场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勾勒出明清时期华北地区商业城镇和中国传统市场的轮廓。明清时期华北地区的商业城镇和市场水平,并呈现在经济运行下的商人、商业和市场的兴衰,启发了相关领域研究方法和对象的拓展。 本书的贡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斯金纳模型的充分利用和全面反映。 作者对斯金纳基于清代成都及西南地区的研究而构建的“1843年各地区城市中心等级尺度分布”理论进行了有效修正,并指出施的《1843年各地区城市中心的等级规模分布》与施的市场层次的划分和实际情况。 即使是一向被认为商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华北地区,其市场的发展程度也高于学术界此前的估计。 因此,笔者对明清时期华北地区的城镇进行了等级定位,认为各个商业城镇的辐射范围、市场层次和行政级别差异很大,大多数省级城镇的经济地位市和地级市的行政级别往往不相符。 行政级别较低的“镇”一级商业城镇的兴起,体现了明清时期市场体制对原有行政体制的突破。

二是加深对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和市场发展的认识。 作者重新认识消费的积极作用,将北京、开封、保定、济南定义为商业城市。 清朝中叶,开封人口只有10万,但商业规模却达到150万至200万,显示出高端消费对商业的影响,成功推动了华北人口的大量增加城市。 因此,“消费对市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城镇人口就业有积极的拉动作用”。

第三,从比较互动的角度审视明清时期的城市经济发展。 笔者对县级以下的地县、乡镇进行重点筛选,选取一批商业规模和腹地均超过一般地州的地县乃至“乡镇”,对其发展脉络进行量化调查,商业规模、流通范围。 确定它们在市场等级中的位置,然后划定一些快速增长但鲜为人知的商业城镇。 这些商业城镇让人们看到了明清时期华北城市的动态变化、城市的衰落与崛起、行政功能的弱化和经济功能的强化,反映了中国传统城市走向现代的轨迹次。 本书不仅推进了明清市场史的研究,而且在社会经济史、历史人类学、社会史、金融史等领域也具有参考价值。

四是挖掘整理新史料,拓展研究资源。 本书的一大亮点是作者收集了丰富的以前未曾发现的碑文材料。 商人会馆的铭文数据一般包括会馆建立时间、投资人及其金额、修缮时间和金额等信息。从表面上看,这些信息似乎只有助于梳理。某个特定会馆的变化和演变,但笔者却跳出了利用此类信息来进行研究。 这是研究商帮、商路的常用路径,将商号、商业活动与城市实体紧密联系起来,发现其背后丰富的经济历史内涵。 本书通过仔细梳理大量碑刻资料,运用对商会碑刻的定量分析方法,对华北众多商业城镇的兴衰以及商业结构、商业规模、腹地范围进行了详细分析。等等,揭示了城市商业的诸多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