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科普中国历史地图集是什么书
《中国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地图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谭其骧主编,是一部以历代领土、行政区域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地图集。 这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同类地图集质量最高、内容最全的。 最详细和印刷的。 全套《地图集》共分八卷,由中国地图出版社于1982年至1988年出版。第一卷涵盖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第二卷涵盖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 第二卷秦、西汉、东汉; 第三卷为三国及西晋; 第四卷东晋十六国、南北朝; 第五卷隋唐五朝十国时期; 第六卷,宋辽金时期; 第七卷,元明时期; 第八卷,清朝。
谭其祥(1911-1992),男,汉族,浙江嘉兴人。 1930年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历史社会学系,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生院。同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兼任复旦大学兼职讲师。仁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1940年初,赴浙江贵州遵义,任该校历史地理系副教授、教授。 1950年起,历任复旦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 198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部委员(院士)。 主要著作有《长水集》(第一、二卷)、《长水集续集》。
《地图集》的编撰历时三十多年。 1954年冬,毛泽东主席向历史学家吴汉询问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可以找到中国历史上的地名。 吴汉推荐了杨守敬的《历代地图》,但也指出,杨守敬地图上标注的“现在的地方”是晚清时期的,与今天的地名有很大不同; 杨的地图是线装的,不方便查看。 他建议对《杨图》进行重写、重画,得到了毛主席的批准。 不久,吴汉、范文澜同志成立了“杨守敬历代地图重新编修委员会”(简称“杨图委员会”),以吴汉、范文澜同志为组长。 1955年初,谭其祥教授应邀来京主持编纂工作。 但随着工作的进展,发现这个想法其实行不通,最终决定在较长时期内重新编制一本《中国历史地图集》。 1957年,编绘工作转移到上海,在复旦大学组建了以谭其祥为首的五人小组。 后来人数增加到20多人。 此后,陆续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民族学、考古、近代史研究所、中央民族研究所、云南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参与各类地图的编制。 编辑人员多达70至80人,长期参与者20至30人。 原计划于1967年完成任务,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实际上直到1973年才完成。1974年,陆续出版了内审版本。 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决定编辑对内部版本进行必要的修改后才正式出版。
《地图集》从原始社会开始,到清末结束。 图片20组,图304张(不占额外空间的插图不包括在内),549页。 其内容包括:已公布的原始社会遗址及其他时期的主要遗址,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各政权的疆域或活动范围,政治区域和部落分布,秦以前有记载的一切可考地名。王朝、秦朝以来,所有可测的县级及以上地名、县级以下的重要地名、可测的长城(包括有遗址和无遗址的)、关津、炮台、谷道、陵墓、朝帐、收录主要河流、湖泊、山脉、海岸线、岛屿等7万多个地名,每册附有中英文例句和地名索引。
除了内容丰富、馆藏全面之外,《地图集》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也远超其他同类地图集,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由于封建正统思想和大汉族主义的影响,以往的历史地图一直只描绘中原王朝或汉族政权。 该地图旨在全面反映数十个民族共同创造伟大祖国的历史事实,并将1840年代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之前的清朝领土确定为历史上中国的基本范围。 各个历史时期在此范围内活动的各民族,无论是汉族还是其他民族所建立的政治政权,都在《地图集》中有所体现。
其次,《地图集》尽力吸纳迄今已出版的考古学、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并用其来核实和纠正文献记载。 边境地区地图的编制中还收集了少数民族文献资料,内容更加准确、完整。 对于大部分只能依靠文献确定的点、线,我们还组织人力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纠正了很多以前的错误。
第三,在总结杨守敬《历代地图》经验的基础上,《地图集》将各个历史时期划分为大的行政区域(或督辖区、地理区域),每张图根据其内容物的密度。 不同的尺度。 而且采用精度更高的现代地图作为底图,使得古代地名的定点更加准确,更容易查阅。
第四,在编制《图集》时,无论是总图还是局部图,一般都确定标准年限(如果某些情况无法确定标准年限,则尽可能确定较短的标准年期),并且每个时期都尽可能表现出同一个时代。 政府领土和行政区的设置。 考虑到有些时期持续时间较长、变化较大,所以采用了多张总图来展示不同年份的情况。
第五,《地图集》对河流、湖泊、海岸线等历史上发生较大变化的自然要素的处理进行了一系列专题研究,或吸收了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而改变了传统的错误说法。 。 例如,在深入研究云梦湖、洞庭湖、鄱阳湖、黄河、长江、海河的变化过程的基础上,得出了新的结论。
总之,《地图集》不愧为我国历史地图史上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 它不仅是对过去历史地理研究和历史地图制作的科学总结,也为今后编制反映各种地理要素和历史时期动态变化的专题地图和综合地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地图集》不仅是学术界的重要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也是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的教材,必将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华林甫根据相关资料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