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问题青年之李傕郭汜
李傕和郭汜这两个家伙,实在分不出高低。今天重新去读志,总想找出两个人的高下来,最后发现仍然是徒劳。既然如此,就不分高下也罢。
英雄记说,李傕是北地人;而郭汜是张掖人,又名多;两个人都是董卓的部下。董卓的军队,实际上就是一个坏人的生产中心。其他如牛辅张济等辈,因为前有董卓,后有郭李,写志的人还来不及写到怎样的坏。虽然有所提及,为了给其他人以篇幅,这里暂且不提。
郭李两个人之所以能够彰显其坏,实在是因为贾诩给他们提供了机会。志载,董卓死后,凉州军一路西行,准备逃归凉州。这时候贾诩就说,现在都中都在商议,要杀尽凉州军,如果大家分散逃跑,难免被各个击破,不如回兵杀入都中,如果打不过,再走未迟。众人觉得贾诩说的有道理,就依从他的建议,攻入长安。
郭李二人在长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王允灭族。王允与吕布杀死董卓,郭李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号,围攻皇宫。献帝带着王允等臣僚到皇宫的楼上。郭李说,他们不是要^造**,只是诛杀王允。不得已王允只好牺牲自己,保全皇帝。但郭李杀死王允后,并没有象他们许诺的那样退兵,而是在长安大肆杀掠。志载长安“死者狼藉”,老少俱尽。然后郭李军在郿圬安葬董卓。但老天偏偏不让董卓安生,下大雨,把董卓的坟墓冲坏,又把棺材漂出来。
杀掠过后,郭李就给自己封官。李傕封为车骑将军、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假节。郭汜封为后将军,美阳侯。樊稠封为右将军,万年侯。三个人共同把持朝政。张济被封为骠骑将军,平阳侯,带领军队驻扎在弘农。至此,董卓集团再次依靠自己的军事力量垄断了中央。只不过不是董卓一个人的专横,而是几个坏蛋共同主政。
就在这一年,西北的两股叛军马腾和韩遂投降,带领军队驻扎在郿圬。侍中马宇、谏议大夫种劭和左中郎将刘范认为可以利用马腾和韩遂驱逐郭李军,于是与二人定计袭击长安,自己三人作为内应。但马腾进兵到长平观的时候,计谋已经败露,马宇等三人逃到槐里。樊稠带兵打败马韩军,又攻打槐里,杀死了马宇三人。经此一役,郭李军又抢劫长安周围三个附属县,弄到这里的人没有饭吃,逼得人吃人,两年之内,差不多都互相吃光了。
后来郭李杀死樊稠,互相之间又开始有了嫌隙。典略说,郭汜的妻子听说李傕要送给郭汜一些美女,担心郭汜会被美女迷惑,将来不来陪自己,就设计让郭汜与李傕反目。李傕给郭汜送来吃的,汜妻对郭汜说,一山不容二虎,要提防小心,就将事先准备好的豆豉拿在手里,诬称说是从李傕送的食物里找出来的毒药。又过了几天,李傕请郭汜饮酒,郭汜大醉,汜妻给郭汜灌下粪便,呕吐后汜妻说,李傕在酒里下了药。
于是郭汜大怒,带领军队与李傕展开了火拼。献帝起居注说,刚开始的时候,郭汜打算派人把献帝劫持到自己的军营里,就可以天子的名义诛杀李傕。但有人连夜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李傕。李傕赶在郭汜动手之前,派自己的侄儿李暹,带领几千人马,将献帝和满朝文武劫持到自己的军营里。
刚开始的时候,太尉杨彪站出来拦住李暹,认为没有天子住在人臣家里的道理。李暹根本就不容分说,只说李傕定下的事情不容商量。于是让献帝坐一辆车,伏贵人坐一辆,贾诩和左灵坐一辆,其他人都步行,劫入李傕的营中。
李傕劫持了献帝之后,又把献帝和身边的人转移到北坞。派兵守把坞门,让献帝与外面隔绝起来。献帝和身边的侍臣都不能及时得到食物,一时间怨声载道。献帝向李傕提出要五斗米和五具牛骨,李傕回答说早上吃饭不需要米,就给了一些发臭的牛骨。献帝非常生气,打算当面责问李傕。这时候李傕的蛮横表现得很有意思,你是皇帝又怎么样,别人迁就你,我对你不当回事。幸亏献帝身边近臣杨琦劝阻了献帝,否则以李傕的性子,又有董卓的先例,献帝是吃不了兜着走。
献帝虽然忍耐下来,但还有其他的大臣忍耐不住。其中就有一个人叫赵温,虽然忍耐不住,但还是用不那么激烈的语言给李傕写信,内容是李傕一而再再而三做一些不好的事情,实在有些太过分;如果这样下去,恐怕有不好的结果。如果李傕还要为自己寻找退路的话,就应该与郭汜和解,送天子回宫,这样大家都会高兴。赵温的信写得虽然言词不怎么激烈,李傕看着却非常生气,打算杀掉赵温。好在李傕有个堂弟叫李应,从前在赵温手下办事,千方百计给赵温说话,才让赵温逃过一劫。其实这时候以李傕的处境,赵温的办法的确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前文说到,郭汜打算利用献帝杀掉李傕。李傕之所以把献帝接出来,实在是釜底抽薪之计。我不让你跟献帝见面,看你用什么方法杀我。但李傕只是扣下献帝而不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则有些钻牛角尖了。这也不能怪他,谁让他做那么多坏事呢,人一旦做了坏事,又感觉到被清算的危机,就只有风声鹤唳了。象曹操那样能够在不利的情况下控制局势的,也只有后来照葫芦画瓢的曹丕和司马父子祖孙四人。
虽然李傕初见赵温的书信很生气,但他毕竟还是不得不想想现实,最终决定还是想办法与郭汜讲和。于是李傕去请求朝廷的各位公卿做调解人,到郭汜那里求和。郭汜这个人也是坏得有个性,坏得很有办法的。天子被李傕抢先一步劫走,现在公卿送上门来,退而求其次,郭汜就把这些做说客的公卿留下了。郭汜扣下公卿以后,心里还是有气,就打算再去进攻李傕。这时候太尉杨彪对郭汜说,天子在李傕手里,公卿在你郭汜手里,现在要打仗,不是给天子和公卿造成危险么。郭汜听了也象李傕一样很生气,打算杀掉杨彪。最后是中郎将杨密和其他人苦苦劝告,才没有杀。
郭汜虽然没有杀杨彪,但还是与李傕刀枪相向。兵连祸接,长达数月,死亡人数超过一万。
献帝起居注记载了李傕后来的一些作为。原来李傕喜欢一些鬼怪左道之术。成日里道士巫婆在营中出入,搞得乌烟瘴气。又在皇宫外面为董卓设立神座,按时用牛羊祭祀。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傕作为“北地人”的习惯。由于北方的少数民族没有接触中原的文化,因此会有这些让我们看起来很不顺眼的东西存在。但也正因为这些东西的存在,也让献帝少受了一些苦。由于郭汜劫持了公卿,这样李傕虽然劫持天子,就使他在道义上有了与郭汜一样的地位。大约是受到一些鬼神的“启示”,李傕竟然幻想通过讨好献帝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李傕经常去见献帝,献帝的侍臣怕李傕加害献帝,都带刀在一旁护卫。李傕跟献帝说话的时候,经常说郭汜这样不对,那样不行。献帝从前就是一个很聪明的小孩子,现在又大了一些,当然知道如何去操纵这样一个草包,就顺着李傕的意思,随便说些让李傕高兴的话。李傕很高兴,说献帝是“贤圣主”,以为深深得到献帝的欢心。
李傕虽然自我感觉良好,觉得献帝很对自己的脾气,但他也不是没有狐疑。他见献帝周围的人时常带着刀剑,就怀疑献帝会借机杀他。其实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周围人带刀剑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献帝,怕李傕起不良之心。前面有过杀董卓而郭李肆虐的教训,以献帝之聪明,绝对不会没事找事把李傕干掉。现在李傕供他吃供他喝,每天还跑到他这里撒欢,虽然没有在宫里快乐,但他还不想搞到连现在这点好处境都没有了。比起董卓那时呼来唤去,李傕已经算得上比较温柔了。
但李傕心里有怀疑,就有些不安。他本来就是害怕郭汜与献帝联合杀掉自己才把献帝劫持出来的,这时候有了生命威胁,当然就会提防。于是他就问手下的人:“这些家伙是不是随时准备杀我?平时一个个带着刀剑,怪吓人的。”这句话很快传到侍中李祯耳朵里。李祯跟李傕同乡,平常的交情比较好,这时就对他说:“皇帝身边的人带刀剑,是保护皇帝的,一直都是这样。”李傕听了,也就不再怀疑。可见李傕这时候,对于保命是很在意的。其实当初听从贾诩的建议,本就为了保命,打回长安后却无恶不作,到现在逼得劫持皇帝,骑虎难下,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但李傕并没有害献帝的打算,说明他还是承认国家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