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几位历史名人的另类故事

后人所熟知的历史名人,基本上都是小时候父母或老师讲的典故或者故事,灌输给他们的基本上都是某人的事例和一面,或者是某人的一段历史,而且大多谈论的是某人的优点。 换句话说,就是光辉的一面。 很少有人能够说出这个人是什么、不是什么。 然而明星也是人,也逃不开人性。 人性的恶在他们身上依然存在,他们甚至可能会根据自己的优势将自己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 后世所熟知的名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行为,很可能是为了维护名人的光辉形象而刻意这么做的。 真正的历史名人是什么样的? 除了书本上介绍的条目之外,当然还有另一面。 本文就讲一些普通人基本都知道的几个名人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1.李绅。 可能有些读者对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但“粒粒粒粒都是辛苦”的诗句却让它名扬千古。 此人就是唐代诗人李绅先生。 他曾写下流传千年的著名诗篇《同情农民》。 如今,两三岁的孩子就将它含在嘴里。 “锄地那天正值中午,汗水滴在土上,谁知道盘子里的每一粒粮食都是辛苦的。” 目的是让人们明白粮食来之不易。 谁能想到李绅后来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 李绅6岁时失去了父亲。 他非常好学,博览群书,博览群书,胸怀大志。 后来入朝为官,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侍郎等职务,是宰相级别的人物,相当于今天的副宰相。 一个完全的人的大师。 据说,李绅做官后,曾登上高处,看到农民在炎热的田地里劳作。 他受此启发,写下了《同情农民》这首诗。

李绅野心勃勃,对权力的渴望也很高。 入宫为官后,他的作风开始变得奢靡。 相传,李绅喜欢吃鸡舌,每餐要吃数百只鸡。 院子里杀的鸡堆成堆,看上去就像一座小山,非常奢侈浪费。 在那个豪门吃酒吃肉、骨头都冻死的时代,普通人一年能吃几次鸡肉? 而辛苦教导别人的李先生,也只能吃一百个,这就是云与泥的区别! 因为我喜欢吃鸡舌,为了一盘鸡舌我杀了一百只鸡。 这是何等的奢侈、浪费、狂妄! 这时,李慎玉认为,自己写《同情农民》的时候,自己的身份发生了变化,心态发生了变化,变得狂妄、奢靡。 那时的诗完全成为了教育他人的鲜明口号,只为他人,不为自己。 除了李绅的其他丑闻和丑闻之外,他在为官时还曾利用职权打压人民、误判人民的冤案。 最终他死后被剥夺了爵位,子孙也不准为官。 根据条目都有了,这里不再赘述。 2.匡衡。 小学语文课本上有一个典故叫“凿墙偷光”。 讲述了汉朝大臣匡衡的故事。 小时候,他偷偷凿开墙壁,偷别人家的灯来读书。 后来他当了大官。 的故事。 老师们经常用这个故事来激励学生,告诉他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就能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匡衡长大后做了什么,语文老师没有说。 匡衡虽然抢了邻居的风头,学习也很刻苦,但也许由于天赋有限,他的学习成绩平平。 九考才考过丙科,补考为太原县文学毕业生,类似于今天的市文教部门。 小干部。

后来,他因对《诗经》的见解而受到皇帝的青睐。 从此匡衡的仕途蒸蒸日上,官场越做越大。 黑纱帽原本是皇帝手中作为赏赐官员的物品。 只要皇帝高兴、愿意,他想要给谁就给谁,想要多少就给多少。 如果你不会读书,只要皇上喜欢你,你比什么都好,排行榜状元、榜眼都不值钱! 汉元帝旷帝像火箭一样升任宰相,达到国家级别鸟瞰九州。 可以说,有没有真正的能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受到皇帝的重视。 可以说是祖坟上炊烟袅袅。 当上了宰相后,匡衡的欲望随着权力的增强而开始膨胀。 当他被封为侯爵时,按规定赐予他三十一万亩良田,他自己却增加了四万多亩。 因为他是宰相,其他人做不到。 我们先来计算一下,31万亩相当于今天有多大。 汉代的1亩比现在的1亩稍小,大的亩有465平方米。 如今,1 英亩约等于 667 平方米。 汉代1亩相当于今天的0.697亩,31万汉亩相当于今天的216070亩。 1平方公里等于1500亩,216070亩等于144.05平方公里。 北京天安门广场面积44万平方米,约合0.44平方公里。 朝廷赐予匡衡的良田相当于327.39个天安门广场。 这有多大? 然而,这个想从城墙上偷走一切的穷学生还不满足,私自给自己增加了4万多英亩土地,相当于大约20个天安门广场! 人性的罪恶之一就是贪得无厌、欲望无止境。 但那些想要超过他们想要的东西的人最终将承受后果。

况丞相祖坟上的炊烟在这一刻突然停止了。 这次他有点运气不好。 纸袋终究是挡不住火的,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 皇帝非常生气,准备惩罚他。 经过调查,他发现匡衡的腐败程度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皇帝觉得他上当了,立即贬为庶人,并命他收拾床铺回乡。 没过几年,他就在曾经偷钱的家乡病逝了。 3.朱熹。 这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大人物。 说他很有名,这是官方的历史说法。 他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著名学者、诗人; 继孔孟之后最杰出的儒家大师,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理学家,程朱学派的大师,闽学的代表人物,被世人尊称为“朱子”的大圣朱熹和朱”。 十九岁中进士开始仕途,历任太守、刺史。 按照目前的职务,他是省部级高级官员。 后任还章阁尚书、讲师,为宋宁宗讲学,并成为皇帝的老师、专职秘书。 宜用风景、高贵。 整天跟在皇帝身边的人是什么水平? 或许应该比省部级稍高一些吧? 这样一个有权有势的人,又是学术带头人,该有的都有。 正常来说,他做事应该遵纪守法,光明正大吧? 他说过的或者被无限弘扬的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维护自然规律,消灭人类欲望”。 但他所做的却与他所说的相去甚远,或者说恰恰相反。 朱胜仁也难免,玩起重口味来。 一是有一次朱先生独自去远足,看到两个年轻的尼姑走到一起,一个娇小可爱,一个雍容华美……这正是朱生想要的,他很兴奋。 据说水中的鱼能自己跳上岸,很快就骗过了两个28岁的尼姑,她们毅然告别了尼姑庵,跟随朱老爷子走进了京城朱家的高门。

其次,朱圣仁有很多儿子,其中一个不幸因病去世。 婚后不久,年轻漂亮的儿媳妇就孤身守寡了。 朱大胜没事的时候总是去关心、看望。 第一次出生,第二次熟悉,第三次温暖。 不久之后,他守寡的儿媳妇怀孕了。 如果说,朱大胜职场能力、宫廷争斗的故事流传,属于渐进能力范畴; 但这两个故事确实让人大开眼界。 两者都出现在结束他政治生涯的弹劾纪念碑中。 退一万步来说,你对儿媳妇大肚子的事不负责任,但作为一家之主,如果你儿媳妇通奸,没有丈夫就怀孕,说明你家风不好,家风不对,到时候你管家就犯了懈怠罪。 多做不义之事,就会被杀掉,出来乱来就得还。 《宋史》卷三十七记载:“十二月辛未,晋遣颜崇道贺。明年正旦,正月,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大圣朱,命编修秘阁”。洛溪,解宫守。” 朱大胜遭到残酷弹劾。 被弹劾的朱大胜急忙上书认罪,但《罢官鉴赏表》中却没有一句自辩的话。 证据确凿,他立即被解雇。 此后,朱大胜陷入了低谷,直至去世才得以恢复。 当然,人们的站起来、地位的提升是在明代之后。 关于这11罪的真实性,后世存在争议。 从当时党争的大背景(清远党案)来看,估计存在陷害、夸大的现象。 俗话说,苍蝇不会盯着无缝的鸡蛋。 不管有什么争议,别说其他问题,至少小尼姑被纳为妾是事实。 朱大胜在被别人打之前肯定是有一些不检点和不道德的行为。

清代乾隆年间编撰的《四库全书总目录概要》评论:“议论颇公平”,意思是记载应该是真实的。 毕竟几百年过去了,朱熹的功过都是自己评判的,他也不再乱说话了。 通过以上三个人的故事,阐述了一个古老的道理:判断一个人的好坏,不仅要看他所听到的,更要看他做过什么以及造成的后果。 人随着自身环境、社会层次、手中权力的变化而变化。 当你年轻的时候和成年的时候,当官之前和之后,当你没有权力的时候和当你有权力的时候,默默无闻的意识形态,当你身居要职、掌握很大权力的时候,可能会成为一种意识形态。非常不同甚至相反。 谁能想到,辛辛苦苦写下每一个细节的李绅,当了官之后,一顿饭杀了一百只鸡; 年轻时穷困潦倒、偷窃一切的匡衡,当上宰相后却在思考自己贪图什么; 表面上高高在上的学术带头人朱熹,却做出了尼姑为自己的妾和丈夫捡骨灰的丑事。 这些都说明行动比言语更重要。 一个光鲜亮丽、光鲜亮丽的模范名人圣人,供后人学习,你能相信他肮脏无耻卑鄙吗? 感情能否被接受和历史事实毕竟是两件事。 他们曾经说过一些被后人认可的好话,甚至是流传后世的名言或谚语,也做过一些善事,但过去的善言善行并不能掩盖或抵消他们的丑闻和邪恶。行为,更不用说故意原谅或含糊其辞了。 功过应当有明显的区别。 这些人在舞台上表演着怎样的表演,又是如何欺骗和奉承自己的主人的呢? 那么私下呢? 漫无目的地闲逛这一堆烦人的破词,目的不是为了一味地读历史人物的条目和书籍,不是为了被他们脖子上的光环冲昏头脑,而是为了了解他们的全貌,了解他们的另一面。对他们的蔑视。

他们虽然身为高官,但品格却很低。 我们一定要抛弃这样的观念:一个人一旦成为了所谓的名人、圣人,一切都是辉煌伟大的,只要一个人好,麻子就会发光,身上的虱子就会成为双眼皮的稀世珍宝。 ,而且身体里也没有地方。 奇怪的疾病。 尤其是一些人掌握权力后的外表和行为,更不能被忽视,甚至被粉饰、美化。 我的老朋友邓林说:“一个言行分裂的人,永远不可能有灵魂的高尚,始于装腔作势,终于无耻,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想了一会儿,确实如此。 历史上,这样的名人绝无仅有这三位。 由于篇幅限制,我们就到这里吧。 本文部分文字借用了凯迪等网站文友的部分文章内容。 由于无法联系到原作者,特此致谢! 2020 年 4 月 12 日 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