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社会逐利奢靡之风
嘉靖、万历时期,社会风尚发生巨大的变化,清人龚自珍认为,虽然明代中叶以后有僭越违常,教化不施之感,但对当时商人和娱乐服务业却有相当的推崇。首先,由于商品和货币的吸引,社会各个阶层都出现了追求财富(“锱铢共竞”)的风气,只是程度上稍有差异。
不管是江南的苏州、浙江、褔建褔州,或是原本民风淳朴的山东、河北、湖北、山西,都是出现逐利的现象,连带使得农村人口转向经商一途,即使政府鼓励,也挽回不了农村人口;加上士人也认为商业发达可使国家税收增加,有益国计民生,因此不再视商人为四民之末,反而加重了商人在社会上的分量,其地位陡然提升。
根据明末朱载堉所写《山坡羊》〈钱是好汉〉说到钱的好处:
“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趁意,没了他寸步也难。拐子有钱,走歪步合款。哑吧有钱,打手势好看。如今人敬的是有钱,蒯文通无钱也说不过潼关。实言,人为铜钱,游遍世间。实言,求人一文,跟后擦前。”
在金钱至上的时代氛围下,地主官绅地无不竞相追逐金钱,营私枉法。许多官僚把仕途当作金钱交易的筹码,时人周顺昌在和友人朱德升信中提到:
“方今士途如市,入仕者如往市中贸易,计美恶,计大小,计贫富,计迟速。”
士大夫以往所标榜的清操廉耻,此时大多已荡然无存。财帛当道,白丁可以做官,忠良贤才可以不用;社会公德可以不顾,杀人不须偿命,无理词讼赢上风,街坊市井间动荡不安,携械相争,之风大盛,不良少年结党横行,士大夫与中下阶层富人结交,这些都是明代初年无法想像的僭越不安的社会风气。
在商品经济的刺激下,社会消费能力也趋于奢侈,上层社会的官绅士子以追求服饰时髦、豪华享受的方式展示特权;下层社会的暴发户群起效尤,论富门当。以乘轿为例,官员坐轿起于南宋,但明代弘治、正德年间蔚然成风,未当官的士人,甚至是士人的子弟,都不再步行,动辄乘轿。万历中期以后,民间一般富家子弟也可乘轿。
此外,请客宴乐,讲求排埸,也从官家推移至民间社交活动之中。除了菜肴超过十样,宰杀鸡、鸭、鹅动辄数十只外,小型筵席亦有以珍禽异兽、山珍海味上桌。一名进士和四友人吃饭需要二十徊家童服侍,排场似乎有些过分。一般百姓请客,即使家境不甚富裕,也必定典贷为之。
明代服饰原本有规定,洪武时律令严明,人人遵守,但嘉靖以后,服饰不分士庶官品,衣服、腰带、帽子嵌缝珠宝金者比比皆是,而且男子服装颜色与女子无太大差别。住宅建筑、家庭居室的摆设、婚丧、节庆、迎神赛会等花费,更是日趋浮华,以夸示富有为目的,江南城镇盛行园林式住宅建筑,如嘉靖中御史巡抚王宪臣始建的苏州“拙政园”。眼镜、自鸣钟也进入了江南富民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