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南唐二陵五代十国最大的帝王陵寝

南唐二陵位于南京江宁区祖堂山南麓,包括李昪及其皇后的钦陵和李璟及其皇后钟氏的顺陵。于1950-1951年由南京博物院组织发掘,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 钦陵和顺陵的墓室规制基本相同,沿墓道而进,有前、中、后三室,室顶和四面全用青砖叠砌成穹窿状,各室之间有短过道相连。

 

中室放置棺椁,装饰比较讲究。钦陵的中室和东西便房柱都用石灰粉饰,上面绘满艳丽的牡丹花纹,四壁涂以朱彩。北面壁顶上还横着双龙夺珠和头戴盔胄、身披细甲、手持长剑、足踏祥云的大型武士浮雕像。今浮雕像还残留有敷金涂彩的痕迹。由此可见,当年地宫建筑十分豪华。顺陵虽与钦陵形制略同,但墓内的结构装饰和绘画艺术已失去南唐初年雄伟富丽的气魄,反映了这位没落君主”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吞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的生涯。

 

二陵发掘后,就地保护。1956年维修加固。1962年,在二陵墓室地下修建排水道。1981年起,对墓室进行维修加固,采取防潮措施,划定保护范围,整治周围环境。陵园区内,广植树木,修建陵门、石桥、碑亭、陈列室等辅助设施。1984年,建立南唐二陵文物保管所。1988年,南唐二陵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钦陵

 

钦陵是五代南唐先主李升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南郊祖堂山西南麓。钦陵建于南唐保大元年(943),封土堆直径约30米,高约5米。陵南向,全长21.48米,宽10.45米,高5.3米。有前、中、后 3室,两侧侧室各 5间,平面皆呈长方形。前室长4.50米,宽3.85米;中室长 4.56米,宽 4.45米;后室长6.03米,宽5.90米,皆砖石仿木结构。前中两室青砖砌筑,后室青石砌筑,穹窿顶结构。中室北壁中部上方有青石横额,浮雕双龙戏珠,下方左右柱壁各置一尊足踩祥云、披甲持剑的石刻浮雕武士像,相貌威严,神态逼真,令人望而生畏。原像均敷金涂彩。墓门和3个主室的壁上砌凿倚柱、阑额、立枋、斗栱等装饰,上墁泥浆,石灰粉刷,并绘制彩画。彩画有朱红、赤黄、赭、石青、石绿等颜色,用工笔描绘缠枝牡丹、宝相花、海石榴花及柿蒂纹、仰覆莲纹等花卉纹饰。后室顶部绘彩色天象图,地面石板上刻凿象征江河行地蜿蜒浅槽,中部有 6块石板组成棺床。棺床座侧浮雕舞龙 8条,并刻缠枝海石榴花纹。

 

钦陵的地下宫殿全长21米,分三进,中间通道有三个主室,两侧共有10个侧室,均雕梁画栋。前两进为砖砌仿木结构;后进全以青条石建筑,规模最大。石门楣上浮雕的双龙戏珠,神采飞动。门两侧石壁浮雕的武士虽然披甲戴盔,足登祥云,却过于肥腴,一副懒散的样子。这些浮雕刚出土时,涂金彩绘还光彩熠熠。石棺周围浮雕着龙纹,是安放先主和宋氏皇后棺木的地方。墓室顶部绘有日月星辰,地面青石板上凿刻着江河大地。

 

2、顺陵

 

顺陵建于北宋建陵二年 (961),全长 21.90米,宽10.12米,高5.42米。布局与结构和钦陵雷同而较为简朴。全部是砖结构,没有天象和河川图象,也没有石刻浮雕等装饰。二陵遗物,有哀册玉片、各种宫廷人物形象的陶俑和漆木、铜铁、陶瓷器。哀册玉片是判定墓主的主要依据,陶瓷片可作为研究五代瓷的标本。

 

顺陵是五代南唐李璟的陵墓,它位于钦陵西侧约百米处。陵墓规制略简。李景颇具文学才华,他的词绮艳婉约,如“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等佳句至今为人称颂。南唐二陵是在1950年才发现的,因年代久远,地面建筑早已不存。地宫虽在宋代就有人盗掘过,但仍出土了陶俑、瓷器、玉哀册等600多件珍贵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