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曹植的七步诗是古人作得最快的诗吗

《七步诗》,出自《世说新语》,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曹植在七步之内写成的诗。唐朝史青曾经上表唐玄宗,表中说曹植七步成诗,不足为奇,而且让人觉得迟涩,他说自己五步即可成诗。唐玄宗阅罢,十分惊奇,便招他进宫,当面试问,命以“除夕”为题作诗。结果,史青未出五步,已成五律八句:“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摧。风光人不觉,已入后园梅。”唐玄宗对他大加赞赏,授他以左监门将军之职。 还有作诗更快的,当是宋朝的寇准。他七岁时曾三步成诗。那是在一次酒宴上,宾客让寇准以“华山”为题赋诗,寇准三步内就赋成了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此诗以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华山的雄伟峭拔、气象阔大之势。 在孙权面前,文臣一定要低眉顺目,讲话要柔和谦卑、轻风细雨。但作为一个君主来说,如果听到进谏就上火,就成了刚愎自用,打造不出一个名臣,谱写不了君臣和谐的佳话。实际上孙权也有耐心的时候,关键是看大臣的劝谏方式,要递上一杯合适的凉茶。 孙权劝人也讲究迂回,不会直来直去 先来看看孙权自己怎么劝人的。 孙权杀了关羽之后,在公安的半年,刘备的力量基本归附。但当时有个名士叫潘濬(又称潘浚)坚持不投降,称病在家。孙权先叫人用车子拉着床铺去请,潘濬不肯来。孙权又亲自登门拜访,潘濬万没想到孙权还有这一手,这是多高的规格啊,他感动得眼泪都流了下来。孙权亲切地称他的字,和他交谈,让旁边的人替他擦眼泪。潘濬感激哽咽,下地拜谢。从此为孙权出谋出策,最终把刘备的势力彻底赶出了荆州。 孙权如果简直粗暴点,可以直接把潘濬抓过来,刀搁他脖子上,看你听不听话。但孙权不会,知道潘濬有文人气节,会给他留足面子。 同样,孙权如果接受劝谏,也喜欢迂回的方式。 孙权一次痛骂校尉殷模,很多大臣为殷模求情,结果越是劝孙权越愤怒,居然气得忘了君臣礼节,和求情的人争吵起来。只有诸葛瑾在旁边不说话。孙权感到奇怪,就问:你怎么不说话呢? 诸葛瑾离开座位说:臣和殷模都是北方人,因为故土沦陷才离开家乡投靠主公,主公收留了我们,对我们恩重如山。而我们却不能相互督促,来报答你的恩德,我也深深地愧疚,认罪都来不及,哪里还敢讲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