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恒叔
曲沃恒叔(公元前802年─公元前731年),姬姓,名成师,谥号恒,排行为叔。晋穆侯之子,晋文侯之弟,春秋时期晋国曲沃封君。
公元前745年,受封曲沃(今山西省曲沃县),时年五十八岁。曲沃桓叔有德行和才能,在百姓心中威望很高,所以多许有志之士纷纷投奔他。
公元前739年,晋国大臣潘父弑杀晋昭侯,迎立曲沃桓叔。曲沃桓叔想入晋都翼城,但遭国人攻打,曲沃桓叔只好退回曲沃。晋国人立晋昭侯之子平为君,是为晋孝侯。
公元前731年,曲沃桓叔去世,终年七十二岁。曲沃桓叔死后,经过儿子曲沃庄伯、孙子晋武公的数十年努力,最终曲沃消灭苟延残喘的晋国公室,重新统一晋国。
晋国霸业
看过晋国结局的人都知道,晋国其实并不是被诸侯国消灭的,而是灭于自己的几位权臣。是什么原因导致晋国的权臣当道、公室衰微呢?一切的根源在于:晋国公室内部的互相残杀,使得大权旁落,晋国的命运和它们的宗主国周朝的命运惊人的相似,都是活活的被自己人蚕食而亡的。
晋殇叔是引起晋国的第一个公室成员,而使晋国真正走向的,则是他的侄子——曲沃恒叔。
曲沃桓叔名叫姬成师,他是晋穆侯的次子,晋文侯的弟弟,母亲是齐国国君齐文公吕赤的女儿。姬成师的名字和他的哥哥晋文侯姬仇相反,一个是因为晋穆侯打了败仗(条戎之战)而取的名字,一个是因为打了胜仗(千亩之战)而取的名字。当时就有人劝告晋穆侯,这样一正一反的取名字不吉利,会为将来带来灾祸。可是晋穆侯并没有在意这个人的说法,仍然取了这个名字。
由于是同母所生,姬成师兄弟俩的感情非常不错。可是在他们的父亲晋穆侯死后,晋国却发生了变故:本来该姬仇即位的,却被他们的叔叔晋殇叔(名字不详)抢了先。晋殇叔在和晋穆侯长期的征战中积累了很大的实权,并且在军中也建立了一定的威望,久而久之,晋殇叔便产生了非分之想,而晋穆侯却没有对他加以防范。等到晋穆侯死后,姬仇还没来得及即位,便被晋殇叔发动了,毫不客气的篡夺了晋君的位子。
晋殇叔的最大威胁就是姬仇,于是姬仇带着随从逃到了别国避难(齐国的可能性较大)。而姬成师因为对晋殇叔的威胁不大,所以留在了晋国,继续做他的公子。
4年后,姬仇带着他的幕僚杀回了晋国,并在晋国内部旧贵族的支持下,里应外合杀死了晋殇叔,重新夺回了晋君的位子,姬仇是为晋国历史上著名的开拓之君——晋文侯。而作为弟弟,姬成师应该也参加了这次的行动,并且成为晋文侯最亲密的伙伴。
在晋文侯的治理下,晋国帮助东周的第一位天子——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晋国因此拥有辅佐周天子及代替周天子行征伐之事的权力。后来,在晋文侯的策划下,晋国又袭杀了西周的末代天子——周携王,让周朝结束了长达21年的“二王并存”局面(周携王、周平王)。周平王非常感激晋文侯,将北方之事全部交给晋国处理,晋国从此独霸北方。
姬成师在一系列的事件中,积累了丰富的人脉和基础,他同时也是一个很有德行和才能的人,到晋文侯死后,晋国的大夫们纷纷和他交好,有的甚至前来投靠他,姬成师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团体。连他的侄子姬伯,也就是才即位的晋君——晋昭侯,也不得不封他于晋国的第二大城市——曲沃,姬成师于是又被称为“曲沃恒叔”。
大宗、小宗地缘关系
曲沃是离晋都翼城很近的一个城市,曲沃桓叔的分封对晋国宗室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晋昭侯的幕僚们纷纷劝晋昭侯要削弱曲沃桓叔的势力,但晋昭侯已经无能为力。反而曲沃桓叔见时机成熟,策反了晋昭侯身边的大夫潘父,杀死了晋昭侯,然后迎立曲沃桓叔回国即位。可是当曲沃桓叔前往翼城的时候,却遭到了原晋文侯旧幕僚的强烈抵抗,他们杀死了潘父,立晋昭侯的儿子姬平为国君,是为晋孝侯。他们又击败了曲沃桓叔的军队,保住了晋孝侯的政权。从此晋国的宗主势力分为两支:晋昭侯的一支被称为为“本宗”或“大宗”,曲沃桓叔的一支被称为“小宗”。他们的对抗公开化,晋国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