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曹丕篡汉

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属安徽毫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开国皇帝,曹操的嫡长子之后继承父亲的魏王封号与丞相的大权,最终胁迫东汉皇帝汉献帝刘协禅让,篡汉自立,建立魏朝,史称曹魏,谥文皇帝。 汉延康元年正月,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即位为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让位,曹丕称帝,是为魏文帝。至此,历12帝,195年的东汉王朝名实俱亡。 十月十三日早已徒存名号的汉献帝刘协将象征皇位的玺绶诏册册奉交曹丕,公布退位。曹丕照例三让之后于同月二十九日升坛受禅,登天主王的宝座,改国号为魏,建元黄初。十一月一日,曹丕封刘协为山阳公,允许他行使汉朝正朔和使用天子礼乐。同时追尊曹操为武帝王,庙号太祖。县授匈奴南单于呼厨泉魏国玺绶,并赐青盖车、乘舆等。十二月,定都洛阳。曹丕在改朝换代之际,对职官制度进行了多少重要革新。改相国为司徒,御史医生为司空,由此恢复了被曹操于汉建安十三年破除的三公官制(太尉、司徒、司空)。今后司徒、司空位号虽尊贵,但一般不干涉朝政。曹丕又设秘书监和中书省,中书省置监令,主管通达百官奏事,起草诏令,以此分掉尚书台的权威,改变东汉后期尚书权职过重的现象。 在经济方面,曹丕继续推行屯田制,重视水利建设。总之,曹丕称帝代汉后,魏国实力进一步加强。 曹丕常常自己说:长子曹昂若在,他必不能继位,曹冲(字仓舒,曹操幼子,少极聪慧而以德惠对人,十三岁早死)若在他也不能继位。但这只是一种谦辞,在内心中他是把曹植当作自己的第一竞争对手的。曹丕对自己的其他兄弟都很爱护,即使是出于博得名声。曹彰初次作战胜利归来,在向父亲复命之前先去拜访曹丕,曹丕对他说:”你一定要把所有功劳都推给其他将领,谦虚才能被大家推许。”曹彰按他说的做,曹操大为高兴,说:”黄毛小子居然这么懂事,出乎意料。” 曹丕在曹操的近人和大臣中名声最好,曹植反倒因为恃才得罪了不少人。曹操嫡子四个,曹彰没有做继承人的野心,曹植和曹彪、曹熊是一伙的,曹丕只好从顾命大臣中寻找盟友,按说以他的天分曹植根本不是对手,但是曹植的诗文名气实在太大,曹丕一直对他又恨又嫉妒,所以才有了日后的七步之逼。其实七步赋诗本意是给曹植一个下马威,从曹丕日后的所作所为来看,没有杀曹植的心思。 曹丕在位六年,治理国家还是值得肯定的。他数次开仓赈济灾民,减低赋税,和缓刑罚,临死时还学习他老子的榜样把后宫遣散,禁止厚葬(虽然此人一生奢华)。但他对后世最具影响的还是颁布九品官人法。九品官人法在曹操生前何夔已经数次建议,曹操虽然”称善”但未及施行,丕继位三月即在陈群帮助下颁布施行。曹丕在军事上几乎是白痴,他缺少其父的战略眼光。全是靠了他,东吴才能安然度过最危机的时刻。 后世史家皆以为若曹丕能趁刘备伐吴挥师东下,可能历史意义上的三国时代不会超过20年。虽然如此,如果在历代帝王中排个座次,曹丕应该说还是比较开明有为的。 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及其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着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与父亲曹操、其子曹叡并称“魏氏三祖”。 曹丕诗歌形式多样,而以五、七言为长,语言通俗,具有民歌精神;手法则委婉细致,回环往复,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个中能手。 代表曹丕诗歌最高成就的《燕歌行》,据考写于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三郡乌桓期间,采用乐府体裁,开创性地以句句用韵的七言诗形式写作,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著作,写于曹丕为魏王太子时。 评价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的文风和得失,“建安七子”的说法来源于此。 曹丕是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领袖,对建安文学的精神架构起到关键作用,由此形成的“建安风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曹丕命令刘劭、王象、缪袭等人编纂中国第一部类书《皇览》,开官方组织编纂类书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