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濡须之战的过程是什么
赤壁之战后,曹操和孙权之间爆发了多次战争,其中发生的如曹孙隔江凝望、甘宁百骑劫营、张辽威震逍遥津等故事都令人津津乐道。
相比之下,在建安二十二年(217)爆发的第三次濡须之战得到的关注则要少得多,实际上这场战役对三国格局造成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
战役背景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曹操在洛阳病世,太子曹丕继位做了丞相和魏王,这一年的冬天,曹丕正式废汉称帝,改年号为黄初,第二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
东吴孙权非但没有称帝还主动派使者请求做魏国的藩属国。魏黄初二年十一月,曹丕接受请求,册封孙权为吴王,授予印玺、绶带、册封文书、金虎符、左竹使符等物,任命孙权为大将军,使持节身份监督交州,兼任荆州牧,同时赏赐大量物品。
然而孙权附魏是迫于魏国的强大,内心却很不情愿。魏国要派使臣去东吴与孙权结盟立誓,并要孙权儿子去魏国做人质。孙权百般推辞不受。曹丕大怒,决定派兵从濡须口伐吴,开始了后曹操时代濡须大战。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秋九月,曹丕令三路大军攻吴,东路以曹休、张辽、臧霸出兵洞浦口(和县临江地区),中路由曹仁领兵攻打濡须坞,西路由曹真、张郃围攻南郡(江陵)。
孙权派吕范督徐盛、全琮迎战,以水军抵挡曹休进攻,以朱桓任濡须督抗击曹仁,以诸葛瑾、潘璋救援南郡。
于是,接替了周泰的第三任濡须督朱桓,以5千兵力,面对曹仁的数万大军,在濡须口展开激战。
战役过程
黄初四年(公元223年)三月。曹仁率步骑兵数万人进入濡须。魏将蒋济为了声东击西,率领五千人虚张声势,佯攻羡溪(濡须东30里),朱桓中计,分兵赶赴羡溪救援,等部队出发后,才发现曹仁大军已进逼濡须。
当时朱桓守军只有五千人,诸将惧怕,朱桓说:“凡两军对阵,胜负在将领的能力,不在于士兵多寡,魏兵十分胆怯,又千里迢迢赶来,人困马乏,我和诸位将军据守高大城墙,濒临大江,倚靠山陵,以逸待劳,以主制客,就是曹丕亲征尚不足忧,何况曹仁之辈呢!”于是将濡须坞做无人把守状,并下令偃旗息鼓,外示形弱,诱魏军攻城。曹仁果派其子曹泰急进攻打濡须坞,自己领兵一万为曹泰后援,朱桓自守濡须坞以拒曹泰。于是朱桓偃旗息鼓,伪装示弱,引诱曹仁来攻。
曹仁果然中计,放弃了对濡须之敌的警惕,贸然分兵,企图抢占濡须坞附近的要地中洲,蒋济对曹仁的做法提出了反对意见:“东吴贼寇占据西岸,将战船列于上游。如果我军进攻位于下游的中洲,无异于自取败亡,是危险的做法。”但是,曹仁没有听从蒋济的良言。
于是,曹仁派遣其子曹泰突袭濡须城,又分兵派遣将军常雕督领诸葛虔、王双等五千将士,乘坐油船另外袭击中洲,中洲正是朱桓部众妻子儿女所在的地方。曹仁亲自率领一万人留在橐皋,作为曹泰等人的后援。
朱桓派大将严圭阻截常雕等人的油船,自己亲自率军众袭击曹泰,火烧其营,杀伤甚多,随后并乘势。大破常雕等人的魏军,斩将军常雕、副将诸葛虔,俘部将王双,溺毙、斩首魏军一千余人,俘获三千余人。曹仁遭受惨败。魏军撤兵。
战役结束
第三次的濡须之战因为曹仁进行了错误的分兵,最终导致军队惨败,朱桓以少胜多,大破曹仁。魏国一方记载:“仁不从,果败。”
曹仁在一个月后,便惭愧去世。其兵马由蒋济代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