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

黄埔军校为什么只有前六期名将辈出

纵观近代史,黄埔军校所培养出的高级将领在各大战争中都表现得十分耀眼,黄埔这所军校当之无愧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要知道,时至1949年,黄埔军校一共举办了23期,但人们耳熟能详都基本上都是前六期出现的名字,后面的黄埔学生大多默默无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必须要承认的是,黄埔前六期的学生出仕的时代比较好,当时正是军阀混战的年代,黄埔毕业生出现在战场的几率很高,很容易积累战功,而且军阀的部队往往是一些乌合之众,所以黄埔学生在战场上的安全系数也很高,所以这些训练有素的学生兵在面对军阀的时候就很容易建功立业。

比如像胡宗南、杜聿明等名将,就是因为在北伐战争中表现出色,博得了蒋介石的欣赏,接踵而至的就是飞黄腾达和平步青云。

但到了抗战时期可就不一样了,日本人的战斗力非同小可,很多黄埔毕业生刚上战场就以身殉国,自然就谈不上功成名就了。

统计显示,1937年抗战爆发后,因为战损巨大,每天就要补充中下级军官4.5万人,而这些军官的主要来源就是黄埔毕业生,可以说那时候的黄埔学生往往是没上几天课就要被送上战场,没做好充足准备自然难以在战场上生存。

而到了这个时候,前六期的毕业生往往已经是高级军官,不需要冒着生命危险上前线,反而可以坐在后方领领功劳,成名的可能性自然更大。

另外,领袖的力量也非同小可,孙中山时期,前来投奔黄埔的往往都是志在报国的志士。而到了蒋介石时期,恐怕为了升官发财才来投军的人数更多。

而且在孙中山时期,黄埔军校是开放包容的,其中不乏我党的青年才俊。但蒋介石的反相当于是自己封闭了广纳贤才的道路,其造成的后果就是黄埔军校一代不如一代。以至于一生都很看重黄埔军校校长身份的蒋介石最后都把这个头衔让给了关麟征,说明此时黄埔军校在蒋介石心目中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虽然黄埔军校后面几期的学员质量参差不齐,但其对近代史的贡献还是不可磨灭的,值得我们今天仍旧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