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

袁安

袁安(?-92) 东汉大臣。字邵公。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少承家学。举孝廉,任阴平长、任城令,驭属下极严,吏人畏而爱之。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政号严明,断狱公平,在职10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和帝时,窦太后临朝,外戚窦宪兄弟专权操纵朝政,民怨沸腾。袁安不畏权贵,守正不移,多次直言上书,窦氏种种不法行为,为窦太后忌恨。但袁安节行素高,窦太后无法加害于他。在是否出击北匈奴的辩论中,袁安与司空任隗力主怀柔,反对劳师远涉、徼功万里,免冠上朝力争达10余次。其后代多任大官僚,汝南袁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袁安困雪】此成语指:指高士生活清贫但有操守 东汉袁安没作官的时候,客居洛阳,很有贤名。一年冬天,洛阳令冒雪去访他。他院子里的雪很深,洛阳令叫随从扫出一条路才进到袁安屋里。袁安正冻得蜷缩在床上发抖。洛阳令问:你为什么不求亲戚帮助一下?袁安说:大家都没好日子过,大雪天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洛阳令佩服他的贤德,举他为孝廉,原文见于如下 《后汉书·袁安传》李贤注引晋周斐《汝南先贤传》:“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袁安碑】乃篆书极品,原石地点不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被移置于河南省偃师县西南辛村东牛王庙中作案,因碑文向下,无人知其为碑刻;1930年始被发现,方为人知。1938年以后又失落,1961年8月再次发现于河南偃师县扒头乡政府院内,并由河南省博物馆收藏。该碑为东汉永元(90-105年)以后刻立,具体年月无考。碑身上下两端皆稍残,现高139厘米,宽37厘米,厚21厘米。中间有穿。无撰书人姓名。碑文为小篆,10行,除第8、10行两行为不满行外,其他行下均缺1字,已考出。 袁安,《后汉书》有传,碑文所记事迹与传记基本相同,但有个别文字可补传记之缺。 该碑刻文字刻工精良,字体结构宽博,线条柔中寓刚,如同手书一般,为汉代碑刻珍品之一。与1923年河南洛阳出土的《袁敞(袁安第三子)碑》如出一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