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明朝的火器比欧洲强吗

一直以来,明朝给人留有一种很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它拥有很强大的火器。于是有人就说了,在明朝的时候,我们国家的火器装备就是世界第一。关于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被夸大的地方呢?和同时期的欧洲相比,明朝的火器比欧洲强吗?

在我国明代时期,特别是明朝末年,也就是17世纪上半叶的时候,整个世界的战争方式正处于冷热兵器衔接过渡的重要阶段。而这个时期,明朝军队所拥有的火器,在种类和数量上确实是达到了一个很广泛的程度。然而,数量多并不代表发达,二者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关系。

那么明朝的火器究竟有哪些呢?

按照历史学家的统计:明代的火器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用手持点放的火铳和鸟铳,这两者的形体较大,采取筒内装填铅弹和铁弹等物,射程在数十步到二百步之间。第二类是安装在架座上发射的大型火炮,采取筒内装填石、铅、铁等物,俗称“实心弹”,射程在数百步到二三里的距离。

早在永乐年间,明王朝就组建了神机营,这种独立的炮兵建制在当时就整个世界而言,确实是属于十分先进的。只不过这种先进只维持在16世纪之前,在那个时候,明朝的火器性能与欧洲火器相当,甚至是稍微领先。因为当时中西方火器基本都在火门枪阶段,即为单管火铳,而且相比于西方当时庞大的枪身,明朝的火铳不用支架支撑,枪身更轻且后座力更小。

但是从15世纪中后期开始,随着明朝国内的战事平定,火器的发展出现了停滞,而在同时期的欧洲,因为没有出现大一统政权,火器的发展则在战争中不断创新。以至于从16世纪开始,欧洲先进的火器与中国的火器对比后,明朝火器的缺陷一览无遗。

明朝军队的火器

明朝的火器在15世纪中后期,它的发展就趋于停滞的状态,当时火器的击射率远不及弓弩。这是因为每开完一枪后,需要等待铳筒或者枪口冷却后才能继续填入火药或者弹子,而一个熟练的弓箭手,其射速在火绳枪的两倍。

明朝火器的这种缺陷在面对骑兵时尤为明显,当它发射完一次后,基本上就不会有第二次装填弹药的时间,因为蒙古或女真的骑兵已经飞驰到明军面前开展肉搏战。因此明军大多数时候是使用三眼铳或快枪这种火器,以便在发射一次后,能够调转枪头作为近战武器。

此外,当时明朝火器另一方面的致命缺陷就是没有准星,枪炮枪身短小,装填的火药十分有限,造成射击距离有限,精度很差。因此在战场上,单个火器能够命中目标那是惊喜,打不中目标是常态,所以明军往往以数量弥补精度,他们用齐射的方式形成网状来弥补精度上的不足之处。

除了上面的问题外,其实明朝的火器种类虽然繁多,但不少火器却是徒有虚名,在实战中的作用并不大。著名的抗倭将领戚继光就通过实战,检验出了具有实战价值的火器仅为佛朗机炮、鸟铳等几类。如碗口炮、神枪、快枪等种类繁多的火器,都只不过是巧立名目而已。

再来看看火炮方面,明朝传统火器为前装式,炮弹需要从炮口填入,倘如炮手操作不当,就会发生爆炸。这是因为,首先明朝的火器、火药制造到了中后期,质量出现了严重的下滑,其次是炮手缺乏正规的训练。虽然明朝后来引进了佛朗机炮,对火炮进行了改良,改为后装滑膛炮,然而明朝炮手依然缺乏训练,缺乏火控能力的掌握,具体点说就是缺乏铳规、铳尺和矩度等仪器的使用,以及装填火药的技巧,因此他们使用火炮时全凭经验。

而且明朝的火炮,如虎蹲炮,发射前需要用大铁钉在地上,红衣大炮则重达千斤,导致他们的机动性非常差,无法灵活的在短时间内迅速集中形成炮兵阵地,因此明军的火炮在实战中的杀伤力被大打折扣。

欧洲军队的火器

反观同时期的欧洲火器,欧洲的火器发展在15世纪中后期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这是因为当时欧洲的和战争是常态,这恰好成为了火器发展的有力助推器。为了在战争中生存下去,欧洲各国只能是不断研制新式武器,新式装备,再加上资本主义的盛行之下,武器装备更是进入到了优胜劣汰的状态。

在15世纪初,欧洲工匠完成了火门枪到火绳枪的转化,形成了近代的雏形。到了15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又加长了火枪枪管,加装枪托和护木,同时使用火绳或者烧红的金属丝充当火源,此后又发明了控制点火的枪机。到了15世纪后期,又为火枪增加了照门和扳机,通过这些改进,火枪逐渐演变为了板机击发式的火绳枪。

后来,欧洲国家为了克服火绳枪依靠火绳点火的缺陷,在16世纪初,欧洲人发明了簧轮枪,将火绳点火改为了燧石打火。

紧接着,为了克服燧石昂贵和保养难的问题,在17世纪,欧洲人又研究出了更为成熟的燧发枪。与火绳枪对比,燧发枪的性能更加优越,与簧轮枪比较,燧发枪的成本更低。因此在17世纪到19世纪,燧发枪长期被作为欧洲军队的常规装备,促使欧洲军队走向了近代化。

接着来看下当时欧洲的火炮技术,欧洲国家在15世纪初期,就进行后膛装填火炮的一系列改进,以解决前装弹药可能引发爆炸的问题。到了15世纪中期,欧洲的铸造技术已经允许他们将火炮铸成一个整体,从而解决膛底密闭的问题。在16世纪后,欧洲发明了小口径的青铜长管炮和熟铁长管炮,同时还出现了炮车,而且欧洲国家还发明了一些仪器用来提升火炮的瞄准精密度。

到了17世纪,一些欧洲国家已经开始采用药包式发射药,火炮的射击速度和射击精度进一步得到了提高,后来他们还采取减轻火炮重量和火炮标准化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火炮的机动性,使火炮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集中形成炮兵阵地,从而在战场上大大提高了火炮的杀伤力。

总结

中国的火器发展在历史上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就封建时代而言,明代确实是火器的发展与应用的辉煌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火器使用贯穿了整个朝代,并且对同时期欧洲国家传入的先进技术也有加以利用,只不过在16世纪后,明朝火器与欧洲的火器对比之后,明朝的火器就显得落后不少。

它存在着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始终没有对火器的发展取得突破性的进步,走向军事近代化的道路,而是一直停留在较为原始的阶段。从而导致明朝军队自始至终作战都是以冷兵器为主,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科学技术层次的原因。

而造成明朝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则是因为明代社会的人将科学技术视为奇淫技巧,因此大家都远离热衷于发明创造的科学技术人员,这样就使一些发明或者一些新现象不能得到传播。而且也正是这种观念,使上层知识分子与下层技术人员变得完全脱节,他们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这些原因造成了明代的科学技术出现严重的停滞。

反观同时期的欧洲国家,他们在经过文艺复兴后,欧洲的人们勇于挑战新的事物,研究新的发明与现象,并且乐于接受和传播新的知识。因此在这三者的相辅相成之下,整个欧洲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所以他们拥有了不断创新和改良火器的强大技术基础,才能不断对火器取得突破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