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打卡深圳四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中国文化名人伟大救援纪念馆

编者注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百年征程,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华民族砥砺前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式的胜利。

深圳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杰作。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画卷中,深圳可以找到其相应的印记。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在深圳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下,深圳出版社、笃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联合制作推出栏目《打卡深圳“四史”》 “学习教育实践基地”,通过视频、直播、图片、采访等形式,参观深圳市党史馆、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中英街历史馆等一批优秀学习基地博物馆、前海展览馆、保安抗日纪念馆、南岭村芝罘思源展览馆等。 走进这些历史悠久的“四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我们可以回顾这些闪烁的历史足迹,重温那些殷切的初心和梦想,激励我们更加自信,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中华民族的复兴。 斗争!

今天,我们来到了中国文化名人大救援纪念馆。

中国名人的历史_中国名人的历史故事_中国历史名人

中国名人的历史_中国名人的历史故事_中国历史名人

中国历史名人_中国名人的历史故事_中国名人的历史

中华文化名人大救援纪念馆是目前岭南地区收藏最多的中华文化名人大救援历史资料和文物的主题纪念馆。 也是“广东省红色革命旧址”、“广东省统战基地”、“深圳市首批红色旅游景区”深圳市党史教育基地“市委党校“活动教学点”“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政治教育基地”“宝安区中小学生校外教育基地”“龙华区党员教育基地”“龙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龙华区廉洁教育基地”“龙华区儿童教育基地”友好实践基地”,2020年入选第三批国家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名录,是深圳唯一的一个。列入全市“四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名单近日,深圳宣布,中国文化名人大救援纪念馆荣誉挂牌,接下来请跟随深圳新闻网记者的脚步,去探访这座中国文化名人大救援纪念馆。

中华文化名人救援纪念馆占地面积286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 拥有电子地图、LED墙、沉浸式投影、弧幕影院、幻影成像、名人综合查询大屏、扫码图文下载等。 纪念馆内共有三个展厅,分别是一号展厅、二号展厅和白石龙会议旧址。

纪念馆一、二展厅主要以图文资料、文物展览和互动多媒体为主。 围绕龙华人文精神、抗日武装力量建立、香港受难的文化精英、敌后秘密营救、安全护送后方、文化精英秀才艺6个篇章全面呈现1942年,历时近200天的白石龙文化名人救援活动。

中国历史名人_中国名人的历史故事_中国名人的历史

中国历史名人_中国名人的历史_中国名人的历史故事

修缮一新的中国文化名人救援纪念馆左侧是一组文化名人雕塑,庄严肃穆; 右侧扩建了文化名人救援广场。 广场后面的墙壁上雕刻着参与救援的文化名人的浮雕头像。 纪念馆还增设了多媒体人物墙,墙上有100多位营救文化人物、民主人士和盟军安全逃亡的无名英雄头像。 点击头像,弹出图文介绍,让市民直观地体验游击队员和普通百姓在困难条件下克服困难、忍饥挨饿、传递信息、运送药品的场景。

中国名人的历史故事_中国历史名人_中国名人的历史

中国名人的历史_中国名人的历史故事_中国历史名人

中华文化名人救援纪念馆升级改造后,运用了大量尖端声光技术,给参观体验带来了强烈的“沉浸感”。 一号展厅入口处有一块LED大屏幕,上面播放着救援文化名人的视频。 与之相对应的是,展厅出口处有一个弧形电影院,播放着香港沦陷后救援文化名人的视频。 展厅融合了三维多媒体电子沙盘、弧形剧场、动态图形图像触摸系统等科技元素,打破了传统博物馆展览“严肃、冷酷、无趣”的印象。 在多媒体电子沙盘上,观众可以点击图片查看大图,也可以扫描二维码将图文下载到手机上收藏。

中国名人的历史故事_中国名人的历史_中国历史名人

历史场景设计更加生动,主要有两个场景化展示区域:一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军司令部白石龙大教堂研究部署大规模救援预案的场景。还原了当时文化名人的部署会议。 仿真模型人偶展示了尹林平、曾胜、王佐耀、杨康华等人见面的场景; 一幅是茅盾夫妇等人在香港铜锣湾避风塘驳船码头准备乘船“穿越”九龙红磡的场景。 海浪翻滚,夜色阴沉,精致的设计仿佛带大家回到了那场惊心动魄的历史救援。

中国名人的历史_中国历史名人_中国名人的历史故事

中国名人的历史故事_中国历史名人_中国名人的历史

地址:深圳市龙华新区民政办公室白石龙老村1号(民塘路与民丰路交叉口,白石龙地铁站向北500米,白石龙幼儿园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