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上王翦与白起的命运为何大不同

摘要 历史上,战神白起的命运是秦王赐剑,让白起自刎而死的。而同为战神的王翦命运却是善始善终。公元前226年,秦王嬴政召开军事会议,问李信,如果要灭楚,需要多少兵力

历史上,战神白起的命运是秦王赐剑,让白起自刎而死的。而同为战神的王翦命运却是善始善终。那么历史上王翦与白起的命运为何大不同?

公元前226年,秦王嬴政召开军事会议,问李信,“如果要灭楚,需要多少兵力”?

李信:“二十万足矣!”

嬴政转身问王翦,王翦回答,“非六十万不可”!

嬴政哈哈大笑,“王将军老了,有点胆怯喽”,于是派李信率二十万大军灭楚。

其实,嬴政这样安排有自己的考虑,一是此前秦国战事进展的太过顺利,灭韩、赵、燕,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多少有点轻敌的思想;二是,二十万军队可办到的事情,为什么要动用六十万军队呢,打仗打的是钱粮,能省还是要省的。

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王翦太能打了,嬴政也不希望一将独大的局面,有意培养李信,这是帝王的制衡之术,也是告诉王翦,没有你,我一样能打胜仗,你老了,该退休了。

同为战国四大战神,王翦比白起厉害的,就是观人察人、为人处世的本事,这也造成了两人不同的结局,下文细说;王翦一眼便看出了嬴政的心思,借坡下驴,称病辞朝,回归故里。

没有意外,李信大败,嬴政听说后,一溜儿烟跑到王翦的老家,见面便说,“我没听你的,导致秦军大败,如今楚军西进,将军忍心不管吗?”

王翦说,“我有病在身,还是另择贤将吧!”

嬴政:“好啦,将军再勿言它,一切都听将军的谋划。”

推辞无非是吐吐苦水,讲讲条件,如今嬴政也道歉了,也答应听自己的谋划,再要推辞的话,就不是为臣之道了,估计要惹恼秦王,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于是便同意领兵六十万灭楚。

这还不算完,好戏还在后头。

王翦出征,嬴政亲自送至霸上,王翦又趁机向嬴政索要良田美宅,理由是自己老了,要为子孙置点家产,嬴政听完哈哈大笑;后来行军路上,又派出好几批使者向嬴政要田要房,搞得身边的人都看不下去了,提醒王翦,“不要太贪心,别惹恼了大王。”

王翦听后,说,“大王多疑,如今六十万秦军精锐都在我手上,我这样做,无非是告诉大王,我贪图的无非是些钱财,这样大王才会放心。”

是呀,一个之贪图财货的人,是不会贪图大王的天下,就像刘邦听说萧何抢占民田,不仅不生气,反而说,“他贪心,我放心。”

这就是王翦厉害的地方,功高震主的人,手握重兵的人,最容易遭受帝王的猜忌,能善终者寥寥无几,王翦就是其中之一,而秦国的另一个战神,白起则是反面。

面对几乎和王翦一样的情况,白起是怎么做的呢?

长平之战后,白起欲乘胜追击,一举灭赵,可秦昭襄王却以秦军急需休整为由,让白起班师回朝;秦昭襄王这样做,和嬴政的考虑是一样的,不想一将独大,功高震主,告诉你白起,没有你,我一样能灭赵。

于是,仅仅几个月后,便派王陵攻打邯郸,结果战事非常不顺利,秦昭襄王和嬴政的做法也是一样一样的,赶紧派丞相范雎去请白起统兵,不去,秦昭襄王不得不拉下老脸亲自去请,还是不去。

这就有点惹恼了秦昭襄王,也叫上劲儿了,继续派王陵攻打邯郸,结果伤亡惨重,这个时候,白起表现了他幼稚的一面,听说前线失利后说,“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

作为人臣,不做忠君之事,还在背后说风凉话,秦王彻底被激怒了,将白起一撸到底,贬为士卒,去戍边;直到这个时候,白起还是没能看清现实,给出的反应还是“不去。”

此后,秦军失败的消息不断传来,这让秦昭襄王除了对白起的愤怒,更多了恐惧,秦军败的越多,说明白起的能耐越大,而这样的人,帝王却驾驭不了,能不恐惧吗。

于是最终,秦昭襄王赐给了七十六岁的白起一把宝剑,让他自行了断,事到如此,白起仰天长叹,“我有何罪,王竟要杀我”,想了半天,自言自语了一句,“我在长平坑杀四十五万降卒,大概是报应吧。”

直到死,白起都没弄明白秦王为什么要杀他,是有点可悲。

历史有个怪圈,功高盖主者,总难得善终,战国四大名将,白起、李牧惨死,廉颇郁郁而终,唯有王翦功成名就,能不能善始善终,和臣子的智慧有关,也和侍奉的君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