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汉海权论的鼻祖又是怎样的历史人物呢他在世界历史人物年表中占据着什么位置
1805年12月2日,奥斯特里茨战役在捷克斯洛伐克爆发,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见证了拿破仑的胜利,为法兰西帝国保卫了其领土。90年后,在美国罗德岛海军学院,一位名叫阿尔弗雷德·马汉的海军战略学者提出了他的观点:大规模会战对陆上战争至关重要,而海上的情况是否同样如此?他坚信未来将有一个能决定海权的大型会战,就像奥斯特里茨一样。
马汉的声音虽不高,却引起了世界的震动。他追求的是“海上的奥斯特里茨”,这成为穿着不同国家军服的海军元帅、上将们矢志不渝的目标。21年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马汉的愿望得以实现,但不是在他理论诞生的美国,而是在欧洲北海的一角——日德兰。这场会战使得日德兰名字永垂史册,也让马汉理论开始广为人知。
西方文明早就认识到海洋力量对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性,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曾说:“谁控制了大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乃至今天美国都建立了基于制 海权的地位。
阿尔弗雷德·马汉(1840-1914)是一位历史学家和美国海军军官,他发现人类在水上比在地面更具机动性。他研究英帝国长期霸主地位后,在1890年出版《制 海权对历史影响》,提出“洋中心”论。马汉认为商船队是基础;掌控大洋决定国家力量;要掌控必须有强大的舰队和足够基地,以确保关键海道;对于美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夏威夷群岛和巴拿ama地峡;威力=力量+位置,要重视交通线、中立位置和内线出击而非消极防御。
《制 海权对历史影响》一书多次再版并流传全球,被视为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之父之一。尽管20多部著作中,有些看似与当时时代格格不入,但他的思想经受时间考验,对当代仍有巨大价值。在冷战结束后的今天,大国继续投资于舰船建设,以维持其作为超级大国的地位。而这一切,都源自于那位被称为“现代政治科学之父”的阿尔弗雷德·马汉及其关于制 海权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