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长城相关资料简介陈世美的故事似一座古老城墙流传千年却原来是一场虚构的传奇

今天,我们一起揭开真实的陈世美之谜。

清代官员陈世美,其人生事迹被戏剧《铡美案》所塑造,但现存文献显示,他并非戏中描述的人渣。据《均州志•进士篇》记载,顺治十二年(1651年)考取进士后,他曾任河北某地知县,再升贵州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布政使参政。

在贵州为官时,同乡同学来投求助,他多次接待,并劝以刻苦攻读以求仕进。不过,由于来投者日多,他不得不谢绝。家住均州秦家坡的胡梦蝶,因遭总管家回绝而怀恨在心,将社会上一些负面新闻捏成对他的诽谤故事,加以编织成戏剧《秦香莲》,演出至陕西、河南等地。

相传清末,一河南剧团到均州演出此戏时,当地的一位后人愤怒当场砸了该剧团衣箱并殴打演员。此事件激起了当地居民对于冤枉好人的愤慨,他们认为这部戏误导公众,对陈世美不公,因此禁止在丹江口市上演有关陈世美的戏曲自1980年以来,一些民间文艺研究会开始搜集整理这些民间文学作品,以昭雪冤屈。

童德伦老人花费数十年时间研究,这位历史学者相信,在历史记录中确有一个名叫陈世美的人物,是一位清廉刚直且体察民情的官员,而那些加诸其身上的负面行为纯属嫉妒之徒所作。他认为这些错误信息来源于嫉贤妒能者的恶意篡改,使得他臭名昭著。但从大量资料分析,《铡美案》是一个历史舞台上的“冤案”。

据说,在某个正月十六日,有个戏班子临时增添了一段短小热闹的小品——《陳州放粮》,这段内容与主角韩琪追杀秦香莲的情节紧密相连,但由于观众期待更长内容,所以他们要求再续唱其他角色,即便是包公也参与其中,最终导致观众要求将他铡去解气,从此这个小品变成了大片《铡 美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