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消云散-大辽覆亡
辽朝覆亡 引言 辽朝与北宋、西夏、金一度并存,四个政权之间的战争与和平,一度成为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的主流,同时也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辽朝自耶律阿保机称帝,共历八帝,当国210年。其辖境最广大时,东起鸭绿江,西抵阿尔泰山,北到贝加尔湖,南至河北、山西北部一带,地域不可谓不广,国祚不可谓不久。在其繁荣昌盛之时,周边的政权如北宋、西夏和金等政权,有的接受册封,成为辽的附属;有的每年交纳巨额岁币,以换取和平,其国势不可谓不强大。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有如此国运国势,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并不常见。然而,就是这么一个非常优秀的民族及其政权,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败的境地?又是如何退出中国传统政权主流,最后竟然集体消失在茫茫草原和大漠之中,不能不令人深思。 南征北伐 辽国由古老的契丹族建立,契丹族从哪里来,史学界众说纷纭,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辽河上游是契丹族人民早期活动的重要地区。关于契丹族的起源,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契丹族的始祖奇首可汗乘白马出游时遇到一位驾青牛车的女子,奇首可汗与该女子相爱,两人婚后生下八个儿子,据说就是契丹族八部的祖先。唐咸通十三年(872年),契丹族杰出的首领耶律阿保机出生在迭剌部的一个新贵族家庭。阿保机成年以后,身体魁梧健壮,武功高强,而且胸怀大志,成为经国济世的人才。 唐天复元年(901年),刚刚而立之年的阿保机被推举为迭剌部的“夷离堇”(军事)。 他多次率军出征,击破室韦、突厥和奚人部落,甚至越过长城南下掠夺河东、代北,俘获了大量牲畜、人口,大大增强了迭剌部的和军事实力。唐天 四年(907年),契丹八部一致推举阿保机作为联盟的可汗,自担任可汗之日起,阿保机就积极进行建国称帝的准备。 911年5月,阿保机的族弟剌葛等人联合发动叛乱,阿保机果断采取措施,平息了叛乱。 战争虽然历时三年,牵制了阿保机的兵力,打乱了他对外扩张的计划,但阿保机的首领地位也借此得以巩固。 916年,阿保机正式称帝,国号契丹,建元神册。阿保机称“天皇帝”,妻子述律氏称“地皇后”。历史上契丹的国号曾有几次变动:947年改称辽,983年又改为大契丹,1066年改称大辽,此后不再改号,直到1125年被金所灭。 在汉人和与之结盟的中原割据政权的影响下,阿保机已经不甘心只做草原游牧部落的统治者,他把目光投向了草原地区之外。阿保机称帝后,加紧向周边用兵,他庞大的征服计划是:征服漠北,占领辽东,臣服高丽,南下幽、蓟,将统治范围推进到黄河以北,建立一个南到黄河,北至漠北的北方大国。 神册二年(917年),驻扎在太原的军阀李存勖聚力量进攻后梁,征兵新州(今河北涿鹿),激起军民不满,李存勖的部将卢文进举兵降辽,这为契丹提供了一次绝好的南下机会。 阿保机抓住战机,很快发动了对中原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新州、幽州之战,他指挥契丹兵联合卢文进合攻新州,击败李存勖部将周德威,并围攻幽州达半年之久。之后阿保机虽在李存勖援军的强大攻势下撤军,但幽州实际被卢文进控制,这为契丹再次南下留置了一个重要通道。 神册六年(921年)冬,阿保机再度率军入关,下涿州(今河北涿州),围定州(今河北定州),与李存勖大战于沙河、望都(今河北沙河市和望都县),攻势猛烈。只是后来天降大雪,契丹军马粮草奇缺,伤亡很大,阿保机才不得已撤兵。 两次用兵失利后,阿保机改变了战略部署,将进攻方向转向西北和东北,计划先征服草原诸游牧部落,解除来自侧翼的威胁,再全力南下争夺河北、河东。天赞三年(924年),他亲率大军,大举征伐吐浑、党项、阻卜等部,兵锋北至乌孤山(今蒙古国肯特山),西达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次年,阿保机又举兵东征渤海。渤海是东北地区的一个民族政权,和文化都在北方各民族之上,素有“海东盛国”之称,但当时的国力已经下降。阿保机降服渤海后,改为东丹国,意即东契丹国,由皇太子耶律倍出任东丹王,管理东丹事务。这样,阿保机将势力扩大到了渤海沿岸。 辽建国前后,大批汉人进入草原地区,阿保机的统治灵活地兼顾契丹族等游牧人口与汉族等农业人口,使辽朝成为兼治蕃汉的多元政权。他不仅任命效忠于己的本族和妻族子弟控制契丹诸部,还积极网罗汉族的有识之士,如韩延徽、韩知古、康默记等,协助他管理汉人并处理汉民族的诸项事务。 作为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新兴游牧民族的首领,阿保机十分重视本民族的文化建设。他命人参照汉字制定了契丹大字,参照回鹘字创制了契丹小字。契丹文字后来失传,解放前,考古学者在辽庆陵(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北)出土的“哀册”上看到了许多奇怪的文字,经过确认,古老的契丹文字重新为世人所认识。 阿保机以其卓越的军事、才干,统一了草原各游牧民族和北疆领土,加速了契丹民族和北方各游牧、渔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天显元年(926年)七月,阿保机在由渤海国回军途中,病死于扶余府(今吉林农安县)。 在辽太祖的生活中,有一个女人不能不提,这就是皇后述律平。述律平不仅多次帮助阿保机统兵作战,“名震诸夷”,而且还积极为阿保机网罗人才,辽朝佐命功臣之一的韩延徽,就是由她举荐的。辽太祖死后,述律平以皇后身份称制,掌握了军国大权。当时有元勋重臣不服管制,述律平以传统的部族礼仪为由,下令他们为太祖殉葬。汉人赵思温反驳她:“亲近之人莫过于太后,太后为何不以身殉?”述律平毫不迟疑,挥起佩刀,砍下自己的右手,放在太祖棺内,说道:“儿女幼小不可离母,暂不能相从于地下,以手代之。”臣下没有办法,只得为太祖殉葬,述律平因此得到“断腕太后”的称号。述律平称制期间,曾遣使与后唐修好,长期遭受战乱的各族人民有了暂时的安宁。 阿保机死后,在述律平的主持下,次子耶律德光继位为契丹新皇帝,此为辽太宗。耶律德光在20岁的时候就做了契丹兵马大元帅,跟着阿保机立下赫赫军功。他继位之后,促进了契丹族和经济的发展,使辽国逐渐走向强盛。 在巩固了自己的帝位之后,辽太宗着手将父亲阿保机的伟业继续推进,向南用兵,争霸中原。这时,后唐大将石敬瑭为了谋求称帝,向辽太宗求救。石敬瑭在给契丹的文书中,表示愿意称臣于契丹,并答应向耶律德光行父子之礼,而且在事成之后把雁门关以北十六州的土地献与契丹。等待时机已久的辽太宗喜出望外,赶忙亲自出兵相救。在辽军的帮助下,石敬瑭打败后唐军,接受耶律德光的册封为晋帝,他信守前言,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并约定双方永为父子之邦。当时石敬瑭45岁,耶律德光只有34岁。 石敬瑭死后, 辽太宗为了继续南进,接连三次发动对后晋的讨伐战争,直到灭了后晋。 会同十年(947年),辽太宗率领大军进驻后晋的都城开封,他穿上汉族皇帝的装束,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辽太宗在中原称帝,完成了他父亲阿保机的夙愿。 随着辽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辽太宗为了更好地治理各民族的事务,他承袭阿保机“因俗而治”的原则,创制了颇具民族特色的北、南两套完整的官制,即北面官制和南面官制。 北面官制,即辽朝契丹族的官制,官吏一律用契丹人,掌握契丹的军政事务。南面官制,是十十六州等以南的广大汉族区域的官制,利用汉官管理汉人事务。 辽太宗重视人才,尤其注重选拔有才能的汉族人做官。在援助石敬瑭的战争中,辽太宗得到了后唐的翰林学士张砺,他非常高兴,让手下以礼相待。张砺非常感动,此后真心辅佐辽太宗,在攻伐后晋的战争中屡屡直言进谏,辽太宗从中获益匪浅。 辽太宗还允准契丹人随汉族礼俗,可以和汉族人自由通婚,从而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进一步的融合,也从根本上密切了契丹族与汉族的关系。作为一个草原中走出来的少数民族首领,此举难能可贵。 然而,契丹人入主中原,蛮横习性一时难以改变。辽兵每到一处,经常骚扰百姓,抢夺粮草,一些汉人充当契丹人走狗,也借机搜刮民财,鱼肉百姓,这引起中原人士对辽军的极大不满,于是中原地区反抗不断。辽太宗驻留汴京不足三月,怏怏北返,途中病笔于栾城(今河北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