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的纷争和斗争比作化为和平与团结的美好篇章
[语出] 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大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奠基者,他继承了舜的天命。在古籍记载中,大禹活到了百岁高龄,最终在会稽山得以安葬。大禹是鲧的儿子,也是颛顼曾孙,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名君。
据说,大禹自幼随父亲鲧东迁至中原。在那时期,由于尧帝授予鲧治水任务,其权力迅速扩张,但最终因“治水无状”被尧帝处死。舜推荐大禹接替父职继续治水,而大禅则深知这一安排背后的意图。他谨慎行事,“薄衣食、卑宫室”,并且在外居住十三年,一直未入家门。这一期间,大禹不仅忠诚于职守,还展现出了克勤克俭和身先士卒的精神,最终成功平息了九州中的水患,并将地域划分为九州。
除了这些成就,大禹更是一位贤明的领袖。他推崇功成不居,不争地位,对自己持有谦卑态度,即使犯错也不讳疾言病快。与其父亲相比,大禹没有建造高墙防御,只不过拆除城墙填平护城河,更重要的是,他分发自己的财产,并毁掉了武器,以德教化人民。大禹还鼓励民众发展农业生产,使得国家变得富强而稳定。此时,上万首领前来进献玉帛珍宝,以示归附。大 禺被誉为能够治理天下的贤能之人,因此在老年时,将帝位传给他,为后来的中华五千年历史故事树立了一座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