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将鸿雁传书历史故事比喻为化干戈为玉帛

[语出] 西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大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奠基者,他受舜的禅让而继位。大禹活到了一百岁,在会稽山得到了安葬。他是夏后氏部落首领鲧的儿子,是颛顼曾孙,被尊为中国历史上的名君。

大禹在幼年时随父鲧东迁至中原,其父因治水被尧帝封于崇,被称为崇伯。当时中原遭遇水灾,便由尧帝命鲧治理。由于治水工作性质半军事化,加上权势迅速提升,有能力破坏“禅让制度”,尧帝便以“治水无状”罪名处死了鲧。

父亲被杀后,大禹深知推荐自己接替父职意图,因此他勤劳致志,“薄衣食、卑宫室”,以身作则,“声律身度、左准右规”,通过疏导九河、陂九泽和度九山开辟九州,为平定水患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在外居住十三年,不但没有回家一次,还把地域划分成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州。

更值得称赞的是,大禹不仅功成不居,更是一位谦逊自律的人,他责己严格,对待臣民仁厚爱民。他在任内注意到父亲建造高城墙引起部落离散和邻近部落虎视眈眈的情况,因此拆除城墙并填平护城河,并且将自己的财产分赋给大家,以及毁掉兵器,用德教化人民。他的政策导致国家富强民富,让老百姓拥有足够的粮食储备,同时国库亦充裕可供多年使用。

最后,大禹带领全体成员各尽所能,将其他部落吸引归附,最终在涂山举行首领大会时,有上万人进献珍宝玉帛。大 禹因此被认为是一个能够治理天下的贤能之人,由舜传位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