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小森阳一探索夏目漱石与二十一世纪的历史交汇点

在20世纪,我们常将个人视为国家或世界的一部分,掩盖了应追究的伦理性。这一隐蔽工作,在世界史和日本史的叙述中尤为明显。作为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科教授的小森阳一,曾深入分析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一转折期的人物经历。

夏目金之助,一位来自日本的留学生,在19世纪末来到伦敦,这座被称为“大英帝国”的首都。在那里,他体验了帝国主义时代的风貌,并在《文学论》的序言中对汉学和英语里的文学差异有了深刻认识。对于夏目金之助来说,对文学的理解与对世界观念转变是密不可分的。

这段时间里,“汉学”依旧盛行,而英语则成为了西方列强侵略后的流行语言。它不仅是英国吞并印度后使用的一种语言,也是美国独立后,与英国平起平坐,被广泛传播于全球。此时,“世界”的构图从“帝国时代”进入“帝国主义时代”,日本虽然在日清战争中取得胜利,但仍不得不让步。

对于小森阳一而言,将这个历史背景置于21世纪,思考当下历史意识和时间意识,是一种批判性的态度。他认为,即便我们接受西方历史作为普适性时间观念,也应当保持批判眼光。

同时,小森阳一还提到了蒸汽机车所代表的文明,它使得产业化、机械化成为可能,并推动了全球市场扩张。火车最初用于搬运商品,而非优先考虑人的乘坐,这反映出工业化以后的文明如何忽视个性,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这正是19世纪的大英帝国如何支配七大洋,以及其海军实力如何维持霸权,从而实现了一种均质化、同质化、均匀化的地球空间。

因此,当我们谈论“20世纪”,就必须把握住这些复杂的人类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塑造我们的现代社会。而小森阳一通过他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既充满挑战又充满希望的地方——人类文明与伦理之间微妙且紧张的地缘政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