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森阳一探索夏目漱石与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历史书籍经典
在我们追溯的“20世纪”中,个人往往被融入国家和世界的名义之下,遮蔽了应当追究的伦理性。这一隐蔽工作,在讲述“世界史”、“日本史”的故事时表现得尤为充分。 (作者:小森阳一,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科教授)
一、从“帝国时代”到“帝国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位名叫夏目金之助的日本人来到了位于英国的大伦敦。在那时称霸全球的大英帝国首都亲身体验虽偶然,但对他的人生历程而言,却是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在此时此地构思《文学论》的序言中,他对于汉学里的所谓文学与英语里的所谓文学(指literature)的决定性差异意识,使他下定决心要对文学本体进行深入探究。因此,对于夏目金之助来说,对文学认识与对世界认识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为什么这么说呢?所谓汉学乃是一贯支配亚洲各地区的帝国——中国用汉字、汉文书写知识遗产的学问,即或其支配民族地位已发生变化,但是汉学仍盛传不衰,是围绕着汉字、汉文书写知识遗产建立起来的一门学问,在近代由于西方列强侵略而衰败之前清朝确立下的训诂考证学曾经把自己置于“帝国”文化圈内日本作为核心来对待儒学均为汉学。相对于这个的是英语,在1840年(天宝十一年)西方以武力使清朝屈服迫使其开通口岸,而在1877年(明治十年),英语又成为大英帝国吞并印度之后流行语言,它也是大约百年前,与英国进行武装斗争而取得独立,与美国比肩立足迫使日本开放口岸的一种语言。
二、蒸汽机车时代
连西洋也没有,“当然日本更没有”,这是漱石本人对于小说界新运动发出的宣言。在漱石有意推出俳句式小说体裁后,他创作了《草枕》,在这篇小说将近结尾处,以火车为题讲述了他的20世纪观念。从古井温泉出发,乘坐江船顺流而下到停车场刚到达,画师就以火车为题讲述了他的20世纪观念。
我们还是被拽进现实世界了,看得见火车的地方就是现实世界。像火车这样能代表20世纪文明的事物怕是已经消失了。把几百人一起塞进一个箱子里轰然奔跑,没有商量,被塞进去的人们以同样的速度拉到同一个停车场,他们都承受了蒸汽恩泽。人们叫它坐火車,我把它称作上货。人们叫坐火車走。我叫它做人被搬运。而且轻视人的个性,这最适合的是火車。这就是现代文明,也就是当下的文明状态。当栅栏外边是可以自由支配之处,可怜国民们日夜在这铁栅栏里啃咬咆哮着。
三、产业和全球市场
如果说以大英帝国内部工业化和机械化为基础展开产业资本主义,并通过铁路网络连接起首都伦敦和产业城市曼彻斯特以及港口城市利物浦,那么铁路便成为了商品搬运的手段,而非优先考虑人类乘坐。此刻,我们正身处这样的历史转折点上,我们应该如何思考自己的位置,以及我们的未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