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尼克康托斯伯珀古希腊智者如何以世界历史之镜反照道德困境的迷雾
莫尼克康托斯伯珀:世界历史中的道德困境如何通过古希腊智者的镜像被解读
在这片文明的长河中,探索生活方式与性格培养的奥秘,是我们追求完美道德与幸福的起点。这种以人为本的道德观念,源自于自身内心,最终铸就了个人的道德品格。 (作者:莫尼克·康托-斯伯珀,法国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道德哲学家。)
我们习惯将古代哲学家按时间顺序排列:前苏格拉底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葛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但这个顺序只是近两百年前的划分。在那之前,对古希腊思想的理解是选择性的,有所偏袒的。中世纪的人对亚里士多德和斯多葛学派有所了解,而柏拉图则被遗忘,只有《蒂迈欧篇》流传下来。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才逐渐重新发现古希腊哲学。这一点由拉斐尔在其名作《雅典学院》中体现,他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摆放在中央位置,其中一位仰望天空,一位面向大地,他们谈论“理念世界”与人类现实。
从16世纪起,这些哲家的影响力持续至今。当今天践行者或评论者想要探讨某种道德观点时,他们首先会想到的是古希腊人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更特别是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身上,因为他们似乎达到了一个普遍形式上的道义高峰,因此值得永远去研究。当有一股重要的伦理潮流出现,如“美好的伦理”,它坚定不移地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理论。
这难道不是矛盾吗?我们的部分伦理经验竟然能受到两千年的思想启发,这该如何解释呢?要知道,那时候物质经济社会条件与我们现在完全不同,在当时奴隶制度社会不平等等级制度仍旧被接受。而且,古代哲学对于宇宙物理理解,与我们现代科学眼光完全不同。此外,还有一点需要指出,那就是西方世界伦理观念深受犹太教文化影响,将价值视为内在品质,并认为存在普遍之责,而古希腊则无此概念。
莫尼克康托-斯伯珀
2023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