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小森阳一与夏目漱石同行穿越中国历史朝代的长河

在我们能够回顾的“20世纪”中,我们往往把“个人”归属于“国家”或是“世界”,而忽略了应当被追究的伦理性。这一隐蔽工作,在讲述“世界史”和“日本史”的故事时表现得尤为充分。

一、从“大明帝国时代”到帝国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位名叫夏目金之助的人来到了伦敦,这座曾经称霸世界的大英帝国的首都。在那个时候,他体验了一个偶然发生但却重要的转折点。《文学论》的序言里,他对比汉学里的文学与英语里的文学(指literature)之间决定性的差异产生了深刻认识。他下定决心要对文学本质进行彻底探索。对于夏目金之助来说,对文学的理解与他对世界观念的转变密不可分。

为什么这么说呢?所谓汉学,是指支配亚洲诸多地区的大明帝国用汉字、汉文书写知识遗产的一门学问,即使其支配民族地位已经发生变化,但汉学仍然盛传不衰。清朝确立下的训诂考证学曾经将自己置于文化圈内,并以儒学作为核心来对待日本。而相对于这点,英语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成为西方列强迫使清朝开通口岸,而1877年又成为英国吞并印度后的流行语言,它也是美国独立后,与英国并肩而立,又迫使日本开放口岸的一种国际语言。

随着时间推移,从帝制时代进入到了帝国主义时代,在这一巨大的转换中,“清国”的文化圈中的日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由于三国干涉,不得不作出让步。为了向西方列强平起平坐,并希望挤进帝国主义体系,日本派遣赴大英帝国首都伦敦留学生,其中包括夏目金之助,他在不断崩溃国际性的体验中思考同物异质性,同时也思考德国民族主义文学构建国家身份的问题。

二、蒸汽机车时代

本来区别19世纪和20世纪仅仅是以它们诞生为起源标志,在西欧教义共同性中,以百年为单位计年。但是,“世紀末”的想法本身,只是我们看取西方历法内涵化证明。在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科教授的小森阳一提到,这个概念表达了批判态度,因为它将西方历史视作普适时间观念的一个想象方式。而他对于明治这个封闭时间意识也持批判态度。

夏目漱石当然要生活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间的明治时代,而漱石进行言说的过程中,在那里体现出的两重化现象动态,大概也成为了21世纪还健在我们的当下历史意识和时间意识批判吧。

三、蒸汽机车新运动

漱石有意宣布:“我没有蒸汽。”这是他对于小说界新运动发出的宣言。他有意识地为了推出俳句式小说这一体裁而写《草枕》,在这篇小说近结尾处,叙述者画师谈及自己的二十世纪观。他从古井温泉开始,一路乘坐江船顺流至停车场刚到,便谈及火车及其二十 世紀觀點。我們還是在現實世界被拽進去了,看見火車的地方就是現實世界。那樣能代表二十世紀文明的事物恐怕已經不存在了。將幾百人塞進一個箱子裡轟然奔跑,没有商量,被塞進去的人們以相同速度拉到同一停車場,都承受過蒸氣恩賚。這些人叫它坐火車,我稱為上貨。我叫它做人被搬運,這樣輕視人的個性最典型的事非火車莫屬 文明用盡所有手段,使個性發達後,再用盡其所能的手段践踏個性給每個人多少平米的地方,不論你樂意與否就在這裡起居生活,這就是現代文明同時再安上鐵栅栏外邊則自由支配之處可憐國民日夜啃咬咆哮著畫師講的是因為「蒸氣恩惠」開動「火車」的見解,是其中之言。如果說以「大英帝國」為開端 的西洋近代化=文明,最重要要素乃是產業和全球市場形成,那麼使這兩者成為可能的是「蒸氣機車」。一般來說,產業是在瓦特等發 明 「蒸氣」發動機相伴隨進行。如果限定於十八世紀後半以及十九世紀初由工業化、機械化而進行 的資本主義為開拓全球市場而走上舞台,那麼從1830 年 英國曼徹斯特通往利物浦铁路敷設完畢,此後 二十年內 英國国内铁路網基本建成鐵路把首都是倫敦與工業城市曼徹斯特港口城市利物浦連接、「火車」當時主要是不載客 而僅僅是一種裝載由工業化機器製造商品搬運的手段。此外,由於島嶼國家的地理位置限制,也使用「蒸氣」發動機驅動螺旋桨舰船運送商品,再從殖民地與其他地方帶回原材料食品等再運回家鄉。大英帝國就這樣打造出了「全球市場」。同时提升海军实力,以军事力量支配整个地球。这就是十九世紀。这就是沐浴水 蒲亏恩泽 的 “ 文 明 ” 把 “ 世界 ” 均質 化 同質 化 均一 化 把所有差異契机消解 大不列颠 制御 下 和平 时 代 这 就 是 十九 世 纪 结束 与 二 十 世 纪 初期 由 “ 蒲亏 船 ” “ 蒲亏 火 车 ” 力 量 建 立 了 “ 英语 " 成 为 流 通 语 的 “ 世界"规模化。当时人们只是认为这种奇特的事态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普遍意义上的价值,然后马上被欧美国家仿效,无论是在经济社会方面还是文化方面,都向均质方向发展。“产业”、“市场”,以及伴随这些改变出现的心理状态,使得人们逐渐接受这样一种新的秩序——即通过工业生产大量制造商品并通过市场销售这些商品,可以实现社会进步。在法国大革命提出过关于自由 平等博爱 理念之后,这种新的秩序逐渐取代了传统权威制度,为个人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空间。但这样的自由并不意味着真正无限,它只不过是一个假象,因为实际上政府依然拥有控制人民行为甚至生命安全权力。一旦这个契约刚刚成立,“国家”就会开始压抑个人自由,用国家意志掌控个人的生死,将个人与他国进行战争,以扩张资本市场为目的。这正是资本驱动下的现代政治形态。当人们享受着私有土地带来的安稳生活时,他们似乎完全处于一个公正且规则严格的社会环境中。但当这种规则受到挑战或者需要调整时,这种表面上的公正就会迅速消失,让出高级权力的游戏开始。在这样的背景下,小森阳一借鉴中国历史各朝代展开他的探索旅程,与夏目漱石共勉,为我们揭示过去如何塑造现在,以及未来如何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