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森阳一与夏目漱石共赏BBC世界历史8集纪录片的现代人景观
小森阳一:夏目漱石与BBC世界历史纪录片的现代视角
在BBC的一部8集纪录片中,探索了“20世纪”的概念,这个时代常被看作是国家和全球化的体现,而不是个人伦理的追究。这一动态在讨论“世界史”和“日本史”时尤为明显。 (作者:小森阳一,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科教授)
一、从帝国时代到帝国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留学生夏目金之助来到了大英帝国的首都伦敦。在这座曾经统治世界的大都市亲身体验中,他思考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并对文学有了新的认识。他的《文学论》序言中提到了汉学和英语文学之间的差异,这使他决心深入探讨文学本质。
为什么这么说呢?汉学是一种由中国古代传播至亚洲各地的知识遗产,它虽然失去了支配民族的地位,但仍然流行不衰。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侵略而衰败前清朝建立的人文训诂考证学,以及儒学作为核心对待日本,也都是以汉字、汉文书写为基础。这与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市场以及1877年英语成为大英帝国吞并印度之后流行语言形成鲜明对比。
二、蒸汽机车时代
夏目漱石对于新小说运动发表过这样的宣言:“我们没有蒸汽,没有火车。”他意识到要推出俳句式小说,因此创作了《草枕》,其中叙述者画师谈及了自己关于20世纪的观点。他讲述了一场从古井温泉到停车场乘坐江船顺流而下的旅程,然后谈起了火车代表20世纪文明的事实。
人们被卷入现实世界,他们看到火车的地方就是现实世界。像火车这样能代表20世纪文明的事物现在已经很少见。把几百人塞进一个箱子里,不商量地奔跑,每个人承受着蒸汽恩泽的人们,以相同速度抵达同一个停车场,都承受着相同痛苦。这种轻视人的个性事物非火车莫属。
三、时间意识与批判
夏目漱石身处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转折期,对于用“20世纪”时间节点理解“世界”,展现出了持批判态度,同时也批判自身所处时期,即明治维新的封闭性时间意识。
四、21世今我们的反思
今天,我们站在21 世紀,与当年的历史相比,或许可以更好地理解那段时期所面临的问题。而通过BBC这部8集记录片,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过去如何塑造我们今天,并且思考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改善我们的未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