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舌战群儒八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中的智慧对决

曹操大军南下,意图一举消灭割据势力,统一天下。刘表新亡,其子刘琮望风而降。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虽有小胜,但最终兵微将寡难以抵敌,不得已弃新野走樊城。危急关头,诸葛亮自请出使东吴,以促成孙刘联盟共同抵抗曹操。这场外交活动成功地形成了联吴抗曹的统一战线。

"诸葛亮舌战群儒"不仅是口才与学识较量,更是敏捷思维和胆识较量,这段对话至今仍被津津乐道,是“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有力佐证。

这场辩论其实是诸葛亮说服孙权抗击曹操的一个序曲。在东吴营中,对于曹操百万雄兵压境,有两派主张,即投降派和主战派。投降派代表人物如张昭、顾雍、虞翻等,要说服孙权,而这些文臣武将则散布着曹操威胁论和残暴论,并吵嚷着要投降。但要说服这些满腹经纶的人物,也非易事!且看诸葛亮如何一步步取得论辩的胜利。

首先,上来发难的是东吴谋士张昭,他人地位显赫,被嘱咐为重要顾问。他的话语尖刻锋芒毕露,用羞辱和人身攻击策略逼迫孔明承认自己无能,最终达到羞辱孔明目的。他斗了三个回合,但最后不得不甘拜下风,只能暗暗喊肚子疼。

第一个回合:张昭试探性质询:“我闻先生自比管仲乐毅,如实否?”孔明沉着应答:“此乃小可之比。”

第二个回合:张昭继续发难:“近闻您曾帮助刘豫州,您认为他现在应该怎样行动?”孔明回答:“我们目前处境虽然艰难,但那些失利都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如果要胜利,那还不是易如反掌吗?至于我们的未来计划,这是军事机密,不适宜轻易泄露。”

第三个回合:张昭再次发难:“既然您曾自比管仲乐毅,那么您的行为应该像他们一样建立功绩吧?您在草庐中只是享受生活,而不是真正参与国家大计。你现在加入了刘豫州,你应该帮助他剿灭乱贼并恢复汉室,让人们看到您的英勇。”

然而,在这三轮争论之后,孔明始终保持冷静,没有被激怒或打败。他的言辞深邃而富有哲理,每一次回答都让对方无法反驳,最终使得所有人的观点都受到质疑。而最终,当面临更为激烈的挑战时,即虞翻的问题时,孔明用简洁直接的话语彻底粉碎了对方的arguments,使其陷入尴尬与困境,从而圆满完成了这一系列精彩绝伦的口头对决。此情此景,无疑充分证明了一句古老格言所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