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何张良韩信三杰谁才是智慧的巅峰他们在中国历史名人故事中的聪明之处如何影响社会
郭资自称为汉代萧何,真有其才华吗?下面我们将探讨这个问题。
郭资出生于河北武安(今邯郸),在洪武十八年通过科举考试成功考中进士。朝廷初将他试用期限设定为主事,但不久老父亲去世,他不得不回家守丧,并在归来的当口试用期结束后被正式任命为户部主事。在这一职位上,郭资以忠诚和勤奋著称,不随波逐流,最终在朝堂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他很快被提拔到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位置。
当时的户部尚书是郁新,他推荐郭资担任北平左布政使。来到北平后,郭资秘密加入了燕王朱棣的势力。在靖难之役中,朱棣发动叛乱并杀死了布政使张昺等人之后,郭资带着其他官员迅速投向朱棣,并高声宣告自己的支持,这让朱棣非常高兴,让他留守北平辅助他的儿子朱高炽。在靖难之役期间,虽然朱棣主要负责前线作战,而郭 资则负责筹备军饷和物资供应,就像汉朝时期萧何帮助刘邦一样。由于他的努力,使得朱棣在前线基本没有因军饷问题而烦恼,因此,在战后,人们才开始把他与萧何相比。
《明史·列传三十九》记载:“成祖转战三年, 资主给军饷。及即位,以资为户部尚书,掌北平布政司。”最终,当永乐皇帝即位之后,将郭資擢升为户部尚书、掌管北京城的筹建工作。而到了仁宗继位后,又兼任太子宾客,但因为年迈体衰,不久请求退休回家养老。当宣德四年重新起用时,他依然精明过人,对管理钱财极具天赋,使得整个户部运行井然有序。
最终,在宣德八年的十二月逝世,那时候已经七十三岁,其遗体被追赠汤阴伯,并且他的儿子也被安排进入户部担任广东清吏司主事。整个人生经历从洪武到宣德,从青少年到晚年,都始终以国家利益作为己身责任,与同僚辩论时总是坚持正义,用严厉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有私心杂念。这一生清廉、勤奋、谨慎,被认为是大明王朝的一名优秀官员。当病逝那刻,没有留下多少财产,只剩下一身清白,是真正的大明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