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何张良韩信三杰谁才是智慧的巅峰他们聪明在哪里展现
明朝官员郭资在靖难之役中协助朱棣处理军饷,自称为萧何。他的真实能力如何?下面我们将通过历史资料来探索这个问题。
郭资出生于河北武安(今邯郸),在洪武十八年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并被委任为试用户部的主事。不久,他因父亲去世而暂时回家守丧,回来后他结束了试用期并被正式任命为户部主事。在此期间,他勤勉、忠诚,不随波逐流,在朝堂上渐获好评。随后,他被提升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当时的户部尚书郁新推荐郭资离开京城前往北平担任左布政使。在到达北平后,郭资秘密加入了燕王朱棣一方。当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将布政使张昺等人除掉后,郭资带领官员们投奔朱棣,并大声宣誓,使得朱棣非常高兴,让他留守北平辅佐世子朱高炽。在整个靖难过程中,朱棣前线浴血,而郭资负责提供军饷和物資支持,就像汉高祖刘邦与萧何一样合作无间。由于其良好的后勤工作,没有给战场上的军饷带来困扰,因此战后他才敢以萧何自比。
《明史·列传三十九》记载:“成祖转战三年,资主给军饷。及即位,以资为户部尚书,掌北平布政司。”永乐皇帝即位之后,让郭资担任户部尚书和掌管北京建设;仁宗继位让他兼太子宾客,但不久又因为年老体衰请求退休,一直到宣德四年才重新回到职务中。此时的他依旧在财务管理方面表现卓越,为整个部门的清理整顿做出了巨大贡献。
最终,在宣德八年的十二月份,享年七十三岁的郭 资去世,被追赠汤阴伯,其子也被安排进入户部担任广东清吏司主事。
作为一名官员, 郭 资以清廉、勤奋、谨慎著称,从洪武至宣德,从青少年到老年,他始终将国家的事业视作个人责任,对同僚辩论时总是严厉而果断,没有私心。他的一生清廉至极,即便病逝,也仅剩几两银钱,是明朝一个真正有能力且廉洁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