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薛定谔简介薛定谔的猫在世界史时间轴上的独特场景

我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毕业于那所著名的维也纳大学,是一位在物理学领域有着显赫成就的人物。我是概率量子力学和波动力学的创始人之一。我的一个实验被广泛讨论,被人们称为“薛定谔的猫”,这背后的意义是什么呢?

我简介

我叫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dinger),1887年至1961年间活跃在科学界,一直以理论物理学家的身份而闻名。在固体比热、统计热力学以及原子光谱等多个领域,我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1933年,我因为推动量子力学发展中的重要工作——薛定谔方程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项方程对于描述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至关重要,它与经典力的牛顿运动定律一样,在量子世界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此外,我还对分子生物学做出了贡献,这些贡献促使许多物理学家参与到生物科学研究中来,使得物理和生物结合,最终形成了现代分子生物学的一个核心特点。

薛定谔的猫是什么意思

我的“薛定谔的猫”是一个思想实验,用以探索从宏观角度理解微观尺度上的量子叠加现象。通过将这种微观现象与宏观世界中的动物(即猫)联系起来,我试图揭示当我们不去观测时,物质是否会处于两种状态(即粒态和波态)的同时存在。

这个实验设想中,有一个盒子里放置了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当放射性物质发生衰变并释放毒气杀死这只猫时,另一方面也有50%的可能性它不会发生衰变,结果就是让那只活蹦乱跳的小生命继续呼吸着空气。而根据经典物理,我们认为盒子的内容必然会走向一种确定性的结局,只是在打开盒子后外部观察者才能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然而,当我们应用量子的逻辑来思考这一过程时,我们发现整个系统在没有被打开之前一直保持着不确定性的波态,即存在着两个可能性的叠加状态:既可以是生又可以是死。但只有当盒被打开,让外部实体进行实际测验的时候,那只小生命才会选择其中一种命运,而其他可能则随之消失。这次尝试旨在阐述人类对于微观世界认识超越常理的一般规律,并且指出了一个哲學爭議:客觀規律是否會因為人的意志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