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国家常识知识大全唇亡齿寒国亡家寒

春秋时期,晋献公觊觎扩大国力与领土,便借口虢国频繁侵扰晋境,计划发兵灭之。然而,这一举动必须通过邻近的虞国领土才能实现。“如何安全通行?”晋献公询问心腹大臣。大夫荀息提议:“虞君贪图小利,目光短浅,只需送上价值连城的美玉、宝马,他定不拒绝借道。”虽然晋献公犹豫,但荀息强调:“唇齿相依的虢、虞两国,一旦失去唇(虢),齿(虞)亦难保。你的珍宝不过是暂寄于我等而已。”

果然,虞王见到这份丰厚礼物,即刻心花烂漫,对借道事宜欣然同意。宫之奇闻讯后急止:“不可,不可!我们两小邦唇齿相依,有事共商计策,如若失去了唇齿之援,我们自身难保。‘唇亡齿寒’啊,这句话岂不是说明了这一理?” 虞王反驳:“何况此乃友好往来,你们为何要阻拦?让他们走过便是。”

宫之奇叹息不已,预知国家将面临灭顶之灾,因而带着家人离开了。

如预言所示,晋军得以借道并消灭了虚弱的虢国,并在其欢迎晋军进攻时抓捕并灭亡了亲自迎接者——那位慷慨给予他珍贵礼物的虚弱无力的虞王。这段历史记载见于《左传·僖公五年》。

成语“唇亡齿寒”就源自这个故事,它形象地描绘出双方关系紧密相依,每当一方受到损害时,其它方也会感到痛苦和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