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1937年历史资料中的唇亡齿寒如同警钟般敲响提醒着我们每一次的无知都可能导致集体的灾难

在春秋时期,晋献公欲扩张国力,便指责邻国虢(guó)常侵晋边境,计划灭之。然而,路过虞地至虢。荀息建议以美玉宝马贿赂虞君借道,既可达目的又不失礼仪。虽晋献公犹豫,但荀息言及“唇亡齿寒”,即近邻关系密切,如一口相依的唇齿,即使唇毁牙亦难保全。这计策得到了采纳。

虞君见玉宝,当即答应借道。但宫之奇阻止说:“我们与虢同为唇齿相依的近邻,有事便能相互救助。一旦虢灭,我等也难保。此理如‘唇亡齿寒’,无舌可护。” 虞公却认为与大国结好,不借道何以示好?宫之奇叹气而去,一家老小随之离去。

果然,晋军借道并灭了虢,又将迎接其来的虞公擒杀,最终灭了虚国。这段历史记载于《左传·僖公五年》,“唇亡齿寒”成为了比喻双方关系紧密、相互依存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