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吃年糕犹如怀念王戎之风范他是竹林七贤中的佼佼者跨越三国至西晋时期的文化脉络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名士印记

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冲,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是三国至西晋时期的名士、官员,被誉为“竹林七贤”之一。他的父亲王浑曾任凉州刺史,封贞陵亭侯。

王戎出身于魏晋高门琅玡王氏,从小聪颖,神采秀美。他与阮籍交好,与他一起游历竹林,有“清识所赏”的美称。王戎以简要省约著称,不注重仪表,为人健谈善于提出话题。

初入仕途,他被世袭其父爵位贞陵亭侯,并被司马昭辟为掾属。历仕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咸宁二年,他出任荆州刺史,因私建院宅被论罪,但武帝下诏赎罪处理。

安抚遗民后,太康元年,他因功进安丰县侯,加食邑六千户,被授予绢六千匹。他渡江安抚新附的吴国百姓,并推荐石伟,以其清刚之节上表武帝。

在宦海浮沉中,他曾任光禄勋和吏部尚书,但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在杨骏一族被诛后,他转任中书令,加光禄大夫,再迁尚书左仆射领吏部事务。他创制了甲午制,对人才选拔有重大影响。但他也因为与权臣苟合求容,没有劝谏愍怀太子司马遹,被免官。

永宁元年四月,齐王司马冏起兵拥晋惠帝反正,任命王戎为尚书令。在危难中,王戎随惠帝及群臣多次逃亡,最终在郏县病逝,享年七十二岁,其谥号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