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资料四年级上册中的唇亡齿寒典故犹如排比之句映照着古人智慧的光芒
在春秋时期,晋献公心怀扩张,他找到了一个借口,说邻国虢国经常侵扰晋国的边界,因此要发兵攻灭虢国。然而,这条路途必须通过另一个国家——虞国才能通行。面对这个问题,晋献公询问他的大臣们。大夫荀息提出了一个计策:“我们可以送给虞君一件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几匹宝马,以此换取他同意我们通过他的国家。”虽然这让晋献公犹豫,但荀息接着说:“虢、虞两国就像唇齿相依,彼此之间关系密切。如果你不小心毁了唇,那么牙齿也会跟着寒冷。”
于是,晋献公决定采纳这个计策。在接收到那份珍贵礼物后,虞君欣然同意了他们的请求。而宫之奇,一位忠诚的大夫,对此表示反对:“我们的国家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我们应该互相支持,而不是背叛对方。如果我们失去了嘴唇,那么牙齿也难以保全。”但是,由于受到金钱诱惑和虚伪承诺的影响,宫之奇最终放弃了阻止。
结果,在取得了借道之后,晋军顺利地消灭了虢国,并且抓捕并处死了亲自迎接他们的虞君,最终将整个遥远的小邦吞并。这段历史记载见于《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便源于这一典故,它形象地描绘出双方紧密联系与共存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