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俄罗斯是如何征服西伯利亚而古代中国为何未能
在遥远的北亚,西伯利亚这片广阔地带,其边界由乌拉尔山脉、太平洋、北冰洋和哈萨克斯坦中部山地共同定义,而蒙古及外兴安岭则构成了其南侧。西伯利亚面积庞大,约为13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除西南端外,几乎全境属于俄罗斯。按地形划分,可分为三部分: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以及东西伯利亚山地。
在亚洲东北部,即今天的西伯利亚地区,这片土地蕴含着世界天然气储量的三分之一,其能源资源丰富。在原苏联石油潜在资源中,有一半集中于此,而秋明油田的远景储量可达400亿吨,其中开采量有60亿吨。此外,该地区天然气储量占世界首位,以秋明地区为主的西西伯利亚油气田发现了200多个油田和气田,是仅次于波斯湾的第二大油气田。而秋明一个州所拥有的资源已超过美国全部储量。
煤炭是苏联主要燃料动力之一,大约93%的煤炭资源位于乌拉尔以东这一区域,预计其中70%以上位于此处。此外,该地区还蕴藏着各种稀有金属资源以及森林資源。
人们不禁怀疑,为何中国未能征服这片疆土,使其落入人类之手?原因众多:
首先,由于地域差异,与中华民族传统居住区相隔甚远,加上极端恶劣的地理环境,如高纬度寒冷与沙漠,以及草原千里无人烟,这些自然屏障阻碍了扩张。
其次,还存在人为障碍,如历史上的游牧民族不断南侵,比如匈奴、突厥、女真等,他们对农业社会中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难以逾越的人类屏障。
再者,中国自古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全力以赴发展农业,但这种模式要求严格条件,如适宜气候、高温低湿等,因此对于像 西贝里雅那样的荒凉土地,对中原民众而言毫无吸引力或价值。
然而,在16世纪后不久,一系列扩张行动使得俄罗斯迅速将这一广阔区域纳入版图,并且由于当时该区域较为空旷且文化落后,它们获得了几乎没有抵抗就占领这个辽阔国土的大好机会。同时,当清朝军队关注内陆事务时,也没有过多顾及边疆领域的问题。这导致沙俄趁机侵扰黑龙江流域,并签订《尼布楚条约》,最终确立了自己在该区域的地缘政治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