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资料初三上册唇亡齿寒齿寒唇亡
春秋时期,晋献公觊觎扩大国力与领土,便借口虢国频繁侵扰晋边境,欲发兵灭之。然而,此举需经由邻国虞地而过。“如何顺利通过虞?”晋献公问其臣。大夫荀息建议:“虞君狭隘、贪小利益,只要赠以珍玉宝马,他必不拒道。”虽晋献公心有所动,但荀息言及“唇齿相依”的唇亡齿寒情形,使他接受了计策。
虞君见赐珍宝,即诺借道。宫之奇闻讯,即劝阻:“唇齿相依的我们二小邦,当事宜可互助;若失一方,难保另一方。‘唇亡齿寒’岂能让敌人得逞?”但虞侯坚持:“大晋特来送礼,与我交好,不应阻拦道路。”宫之奇叹气知命,将家眷带离。
果然,晋军借道并灭了虢,再捕拿迎战的虞侯,以此消灭了整个国家。这段历史记载在《左传·僖公五年》中。“唇亡齿寒”成语便源于此,用以比喻关系紧密、相互依存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