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数龙文化来龙去脉香港历史资料中的物品故事
细数龙文化的来龙去脉:香港历史资料中的物品故事
在探索中国悠久的历史时,龙文化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看出,关于龙的记载和研究在我国源远流长。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龙的描述和记载,而中国考古发现中的龙,不仅揭开了龙的神秘面纱,展示了龙的实物形象,而且为解决学界十分关注的 dragon 的起源、 dragon 与中国文明的形成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根据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情况,在距今8000—3000年间,中国史前和夏商时期,无论是在长江、黄河流域还是北方其他地区,都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大量“ dragon” 形象被发掘到。在这些遗址中,有一些特别值得注意。
例如,在辽宁阜新查海文化遗址,就发现了一大型 dragon 形堆塑。这条巨大的红褐色砾石堆塑由大小均等的小块红褐色砾石堆砌而成,身长19.7米,宽1.8—2米。这条巨大的“ dragon” 在聚落中心的地广场上,以头部朝东南向西北方向排列,与居民房子的方向一致,这表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把“dragon” 当作保护神或者祖先加以崇拜并进行祭祀。
此外,在内蒙古赤峰敖汉旗兴隆洼文化中期大型聚落遗址中,还发现了我国最早猪首“dragon” 形象(约距今8000—7500年)。这些先民用两个相对摆放着猪头骨作为首,用陶片残石器和自然石块摆放出躯体,这体现出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猪 “dragon”,具有鲜明宗教意义。此外,还有一件猪 “dragon”的形象就位于赵宝沟文化的一件矮腹陶罐上,此 “dragon”的身体由网格纹条纹或戳点纹表示其鳞片,有学者认为,对于猪崇拜可能是农耕社会图腾崇拜结果,对于这种对猪崇拜形式发展出的对 “dragon”的崇拜也许来源于此。
至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也有不少距今6000—5000年的“dragons” 被发掘出来,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蚌塑 dragons 和湖北黄梅焦墩的大溪文化卵石摆塑 dragons。1987年,在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墓地还发现了一些蚌塑图形,其中包括一只独自一人坐在火炉旁边吃饭的情景,以及一只骑乘一个正在奔跑着向右转弯的情景。这些都显示出当时的人们对于 dragons 有着怎样的认知,并且在他们的心目中,“dragons” 已经具备后来的文明全盛时代人们尊敬艺术上的特征。
山西省襄汾陶寺遗址还有六只朱绘蟠“dragns”的彩绘盘子被发掘出来,这些都是距今约4500年的产物。在这个时候,“dragons” 不仅成为部落首领特殊用具,而且已经开始与社会阶层紧密相关起来。当到了商代晚期,“dragons”的表现主要以青铜器及玉质礼器为载体,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一个青铜尊、壶及玉 龙等。而到了周代及其以后,即使没有再出现像二里头那样的大规模龍形遺跡,但龍卻在建築、墓葬、青铜器、陶瓷器及装饰用品等各方面都有更多使用与發現。而到了两汉時期,這種對於龍之信仰達到了高潮,它們成為皇权立國の象徵,並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更為緊密,使得龍成為中华民族传统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