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谭富英与王珮瑜暗恋的物品间隙

他的一生简介,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富英(1906-1977),湖北武昌人。出身于京剧世家。祖父谭鑫培,父亲谭小培。自幼耳濡目染,深受其父辈影响。后入富连成科班,向萧长华、王喜秀、雷喜福等学艺,工老生。坐科六年,在严师督导之下,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功底。他擅长靠把戏,并在其父和老师余叔岩的教导下继承谭派和余派风格,他的演唱被人们称为新谭派,有时也被誉为四大须生之一。

他先与王蕙芳、徐碧云搭班,后又到上海与荀慧生合作,并先后与尚小云、梅兰芳、程砚秋等人合作演出多年。在上海天蟾舞台与雪艳琴合作演出并合拍电影《四郎探母》,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完整情节的京剧电影艺术片公开放映于1935年。他擅演谭门本派剧目,比如《空城计》、《捉放曹》、《鼎盛春秋》、《晋楚交兵》、《南阳关》、《珠帘寨》、《定军山》、《战太平》,都是很受广大观众欢迎的剧目。

解放后他主持整理改编传统剧目《将相和》,与裘盛戎密切合作成功演出,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获奖。他与张君秋、裘盛戎合演的《大、小、二三》的堪称绝唱。此外,他还参与了许多其他重要作品,如1964年的《赤壁之战》(饰刘备)以及对马连良进行配音的情景表演影片,《群英会》(鲁肃)、《空城计》(诸葛亮)、《将相和》(蔺相如)、及战争题材作品中的老生的角色展示。

他的表现在技巧上简洁明快而不失韵味丰富,他运用的不露痕迹而入于化境,如在某些角色的扮 演中展现出的朴实憨厚,让观众感受到不同人物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在一些代表作中,如“定军山”、“战太平”,更能突出了英雄本色并赋予鲜明时代风貌。

尽管因病从舞台上退役,但他的严肃态度,对艺术创作认真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作风一直是我们学习榜样的典范。在北京京剧团工作期间,他曾任副团长,也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其中包括高宝贤、高峰、三毛及其子李元斌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