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阳关之守隋朝第二位皇帝杨广也曾驻足其间
隋朝第二位皇帝杨广,字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在位期间,他开创科举制度,并修建了连接洛阳和长江的运河,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然而,他频繁的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使得民变频起,最终导致了隋朝的覆亡。大业十四年(618年),骁果军在江都发动兵变,杨广被叛军缢杀。唐朝谥炀皇帝,其孙皇泰主杨侗追谥为世祖明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在他执政前期,由于早年的军旅生涯基础,为高句丽、吐谷浑和突厥发动了战争。但随着时间推移,他开始面临来自各地农民起义的挑战,大量人口被迫参与建设东都洛阳和大运河,这些政策最终导致了社会不稳定和经济崩溃。
尽管如此,在文化艺术方面,杨广还是有一定的贡献。他对文学颇有兴趣,有诗作流传至今。而他的政治手法也显示出了一定的智慧,比如他为了打破关陇集团对仕途的垄断重用南方集团官员等。
不过,由于他的统治方式极端专制和残暴,以及过度依赖武力解决问题,最终导致了他的下台以及整个隋朝灭亡。此外,不少史料中记载他对待父母或兄弟姐妹的手段极其残忍,这也成为他历史形象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