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雍正皇帝非情圣日以继夜批奏折至清亡前夕
一、"雍正夺位"与"秘密储君立。" "雍正夺位"乃清初四大疑案之一,涉及太后下嫁、顺治出家、乾隆身世等。康熙两次定皇太子,未果,留下诸皇子争储之机。雍正母乌雅氏非正式贵妃佟佳氏领养,自卑情绪难以避免。然而,在争位激烈时期,康熙视雍正为诚孝之子,让其代行祭祀与政务,并钟爱其长孙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帝。
在恐惧和紧张的背景下,雍正制定了秘密建储制度,将传位文书藏匿宫中最高处,以确保无人知晓。他又另写了一份传位旨意,与左右同行,使得乾隆平稳继承皇位,此制度成为了清朝独特的传承方式,将所有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无需储君存在,以防止骨肉相残。此法不仅解决了国本问题,还消除了皇储间激烈矛盾。
此外,雍 正取消士绅优待特权,让士民一体当差,加强对思想的控制,如曾经审问吕留良等事件。他通过推广奏折制度和创设军机处,使得皇权至上达到了极点。在秦汉模式“帝宰相制”中,他解决了权限界限模糊的问题,使得天下的政务无巨细皆须详明处理。
尽管如此,被影视剧描绘为“情圣”的形象与事实不符。实际上,他勤勉工作,从早到晚没有停息,对天下的政务都要亲自处理,每次朱批谕旨都能撰写万言,但长期劳累导致健康受损。他即使掌握绝对权力,也始终心存悔恨,不安于现状,只能寻求来世彼岸的安慰,为人们留下更多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