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与十三叔爱与不满的故事
范常,字子权,滁人。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才能和忠诚,他的名字在太祖耳边回响,让人不由得对他产生了深厚的印象。在太祖面前,范常总是能够以谦逊的态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他的言辞总是恰到好处。一次,在讨伐和州时,诸将因为胜利而疯狂地掠夺民女,而范常却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他认为这样的行为不仅没有达到真正的战略目标,还会给后续的战争带来更多困难。他向太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取得一座城池,但要用生命与血肉去毁灭它,这样能怎样成就大业?”太祖听后深感触动,对诸将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随后,在军中搜寻并归还被俘妇女,不仅赢得了民心,也显示了范常作为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物。当时正值四方割据、战争不断的情况下,为了祈求上天保佑平定乱局,太祖命令范常撰写祷文。他的这首诗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今日世界纷扰,一片生灵涂炭,
无稳定的根基,只能导致万物凋零。
如果国家尚未完结,那么各路英雄应早日承担责任。
我也算是一员勇士,请从我开始。
如果已经厌倦元德,有神圣之命者应该归还,
不要让这些百姓长期处于危机与苦难之中。
存亡之关键,将在三月告知。
太祖读罢这篇诗,不禁赞叹他的理解能力,便任命他为典书令兼元帅府都事。不久,又授予他知府一职,并嘱咐说:“太平是我身边最亲近的地方,那里的民众因战乱而饱受折磨,我希望他们能得到安宁。”
在任期间,由于简朴治国以及重视教育和救助人民的问题,上级官员们都很敬佩他,最终召入宫廷担任侍仪。洪武元年,因为其才华横溢,被擢升为翰林直学士兼太常卿。在那个时代,每当帝王需要考察古代礼仪或文学问题,都会集结群臣讨论,而范常则能够融合众人的意见,与皇上的意图相契合。他虽然多次请求退休,却仍旧被召回,以故旧官位待遇。
每当帝王闲暇时光,他都会邀请儒家学者一起享乐赋诗作乐。而凡是先行完成的人,就如同老范一样坦率直接。不过,这种品质也引起了一些争议,但最终还是赢得了帝王的心。一段时间之后,因为健康原因被免职,但不久又再次奉召入宫,其间曾多次向皇上抱病求情,并获得安车调养。
最后,再次请求退隐,此时已年迈体衰,被赐宅居于原籍——太平。这段经历证明了一点:一个伟大的国家需要像这样的人才来维系其历史脚步。而他的儿子、名叫祖的人,也继承着父亲的一些品质,一生中的政绩都是人们所称道的修洁高尚。